为什么买房的成为人生赢家?没买房的,成了笑话!
为什么买房会成为人生赢家?核心原因在于货币贬值。由于货币的年化增速接近20%,远超经济增速,导致货币到手就大幅贬值。
这两天轰动的新闻是
厦门一女子44年前(1973年)存入银行1200元,历经44年,得到1484.04元利息,如今取出2684.04元。
不约而同,大家炸裂的愿意是:最后都把关注点放在44年前1200元巨款,如今2684.04元只够吃顿饭。
那么,44年前的1200元是什么概念?
1、按工资算:相当于现在的34.3万
报道称,上世纪70年代是计划经济,普通职工工资每月20多元钱。
1200元相当于5年的工资。
如果按照厦门2016年平均月薪5715元算,5年工资则达到34.3万元。
2、按房价算,至少相当于现在的30万,是存银行的100多倍
70年代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分配住房,还没有“房价”这一概念。
有准确房价数据记载的是在1981年,当年浙江温州瑞安商品房热卖,68.85元/平方米。
意味着1973年将1200元放8年不动,然后去买温州房子,可以买17.4平米。
3、按猪肉价格算,相当于现在的3.4万元
当年,好一点的大米约1角3分钱1斤,猪肉7角钱1斤。
1200元可以买1714.3斤猪肉。
如今一斤猪肉20元,1714.3斤猪肉需要3.4万元。
4、按黄金价格算,相当于6万,存银行的22倍多
如果按具有“等值保值功能的黄金”和美金进行折算。
1973年,黄金价格为84.37美元/1盎司黄金,1盎司等于28.35克。
1973年1美元兑换2.02元人民币,折合594美元,可以兑换7.04盎司(199.6克)黄金。
2017年9月30日美元贬值至1314美元/1盎黄金,再按1美元兑换6.57元人民币计算,7.04盎司(199.6克)黄金折合人民币60776.18元。
而现在的2600多元可以干什么?也别怪我狠,也就够两人在上海吃顿比较好的。
但是现在买房又是什么情景呢?冒雨去售楼处排队交定金,不到200套的房源,却来了1000多个买房者,排了4小时队被告知:登记名额已满,请关注下次开盘信息。
去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没停过,除了限贷、限购、限卖、限签,还有一个大招——限价,为了不让房价疯涨,政府限制开发商的备案价,全力帮买房者“砍价”。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不料又出了买房鄙视链:“全款买房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门口,公积金贷款的请把共享单车挪一挪。”
目前,许多楼盘要求全款才能买房,即使这样,一开盘依旧分秒售罄。
另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是,首套房贷利率还在蹭蹭蹭往上涨。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升破5%,为连续第8个月上升。
对于没有全款购房实力的刚需购房者来说,目前的确无可奈何,生生的错过了购房机会,只能无尽悔恨!但对于买到房的人来说,心里是很踏实的。因为手中握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房子,不仅可以出租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卖,随时可以变现;而你手里紧抓不放的,只是钱,钱,不断贬值的钱!你难道不知道?
你一直在等待房价跌,甚至崩盘…可事实上,房价如果真的跌了,你会更买不起房!
如果,你恰好是刚需族,恰好你的承受能力也还算可以,那么或许现在就是出手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