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教你看清未来房价走势

何时买房  何时卖房  全在这里


PART 1

一线城市深圳的房价下跌了,这回是真的。


(注:深圳楼盘非常多,这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以下所有图片点击可查看大图。)

一些今年涨价凶猛的楼盘,报价缩水了20%左右,露出了真实的面目。

看到这个消息,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郑州也快要下跌了?”恭喜你,楼市走势分析的第一步,“对标一线城市”你已经学会了。


PART 2

既然一线城市已做出表率,全国的热点城市都将很快进入回调状态。

请注意我的用词,是“回调”而不是“崩盘”。因为回调符合李总理的指示,而崩盘就是打脸了。历史上,不论是深圳还是郑州,都在政策的指导下经历过“回调”。

深圳一旦下跌,短则1年,长则2年,便会超越过去巅峰,继续向上攀登。郑州一旦回调,要么维持稳定,要么在半年内下浮10%左右,然后止跌慢涨。

下图是我在9月1日推文中发的内容,如果你当时看到了并且相信我的分析,应该是会对楼市的调控有所准备。

看明白这三幅图,恭喜你,楼市走势分析的第二步,“以史为镜”你也知晓了。


PART 3

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这样的道理,我当然明白,而且也曾多方面思考过楼市泡沫是否过大的可能性,比如:

1.类比日本崩盘  

2.类比香港崩盘 

3.类比海南、鄂尔多斯崩盘 

4.实业的萎靡不振  

5.房价收入比太高&租售比太高

6.类比美国次贷危机等等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这些案例并不完全适用,你也一定不想听我繁琐的理论。

所以这里只说最重要的一点,想赚钱就要多看新闻,多了解国家新出的政策,往往对政策的解读,能让人占尽先机。这楼市走势分析的第三步,“跟党走,有肉吃”。

举个简单的例子:

十一调控过后,除了李总理在澳门发表的声明外,你还有注意到什么其它的政策动向么?

下面这个消息注意到了么?

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件事,如果串联在一起,也许就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欢迎理性探讨。

2011年,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乡村人口达65656万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未来的土地并不需要6亿农村居民去劳作。

根据美国的农民比例,中国未来仅需要保留2亿不到的农民耕作。按照日本政府去年11月27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日本农业从业人员数量过去5年减少了近20%,总数已降至209万人。日本人口数量在1.26亿左右,比例在1.66%左右,中国如果15亿人口,中国撑死了只需1亿农民就能解决粮食生产的问题。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这些多出的几亿农业人口都要分流到城市中去,成为城市的一员。

那么,这些人口都会去哪里呢?


人口流入呈现三个规律——

第一,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

长三角的沪苏,珠三角的广深莞佛,渤海湾的京津都是人口净流入超过100万的城市。

第二,郑州等五大枢纽城市。

流入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只有郑州、成都、重庆、厦门、武汉五大城市不在三大都市圈。郑州的GDP并不高,经济水平也并不瞩目,但是它周边巨大的农业人口数量,和作为省会城市、铁路交通中心所拥有的得天独厚优势,使它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五年时间里,郑州吸引了185万人口流入,以这个速度,2020年就将追上武汉,成为中部第一大城市

第三,其他二线省会城市及三线城市,人口流入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具体不解释了,数据看的很清晰。

这个时候再来看《非户籍人口城市落户方案》细则,就非常值得推敲了。


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是个什么概念?河南1亿人,年均就要将100万农业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然而,河南人口在大量净流入的城市只有郑州。鼓励在郑州落户,鼓励在郑州安家,什么方法最有效?只能鼓励买房子,一套房子买下来,户口什么的都给配齐了,不然能怎么办?怎么把人从农村弄来城市?

这一点就保证了,至少未来5年,郑州依然会有人源源不断的被鼓励来买房定居。


PART 4

一项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很多政策解读汇集起来,就能把握住市场的脉络。

一个角度来分析房价的走势非常淡薄,很多角度汇集起来,就能先人一步,占据先机。

文章转载自“真二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