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7年07月

三重定制——水岸壹号臻献品质人居大境

在北京西南五环区域,有一条18公里的源生水岸,从崇青水库蜿蜒而下,经良乡卫星城中心穿流而过,并汇入小清河。这条河便是房山的“醉美”河流——刺猬河。而其中,从良乡西路至长虹西路段,全长约1公里范围内,便是由政府斥资2亿元重点打造的刺猬河滨河公园,公园浓缩了刺猬河18公里秀美风光之精华,80米宽河面清澈无暇、上下天光,两岸风光旖旎、景色迷人。

伴随着刺猬河水岸打造成为具有原生态属性的臻稀之地,这段“醉美”水岸上的明珠——天恒水岸壹号(楼盘资料)项目也在市场期盼中面世,从土地的属性、客户的需求出发,打造了“定制式”水岸首发作品。

三重定制——水岸壹号臻献品质人居大境

定制一:基于景观

“北高南低”规划,将河景资源最大化利用;

根据土地优越的环境条件,予以“北高南低”的规划,洋房、别墅,全产品类型一应俱全,配以新亚洲+法式建筑的美学融合,通过中央水系景观轴引河景入内,尽显稀缺价值。

户户面临水岸景观,最大化与自然互动;

基于水岸定制,本着对土地和客户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天恒出于对每一位客户生活的重视,天恒水岸壹号切实研发产品,以户户面临水岸景观的优势,打造了北京度首屈一指的水岸绿洲的宜人之境。

打造河岸景观带,实现水岸和自然的交融;

由43个品种63430绿植打造的源生水岸景观带,骨子里的休闲生活在此上演,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景!

三重定制——水岸壹号臻献品质人居大境

定制二:基于环境

园中之园,把家安在公园里;

东侧两大生态公园,南侧刺猬河水岸,加上项目自身主题园林,在天恒水岸壹号的北侧更可眺望百花山与圣莲山。

“一环、二轴、多点“布局,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

人车分流设计,让家人拥有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活动场所。环形塑胶跑道,展现休闲放松的生活状态。中心水轴取景入园,与刺猬河相呼应,带来更多亲水体验。

“街心花园”和私家主题园林 ,呼应区域自然环境和公园;

游园漫步,享四季时景,项目通过自身景观与外部环境交相呼应,由内而外的打造生态健康自然的宜居之境。

浪漫庄园,私享法兰西的浪漫

追求极致的生活品质,有天有地的私属空间,恰似一幅大师手笔的绝美油画,恬静尊贵、浪漫惬意的生活氛围,将巴摩梭罗的浪漫情怀,在此倾情呈现。

三重定制——水岸壹号臻献品质人居大境

定制三:基于人文

地处北京第二大学区,汇聚片区内优质中小学资源,孩子从小沐浴学校气质中;

刺猬河沿线一带,地处北京新兴的第二大学区良乡高教园区。学区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府林立,承接华夏人文胜景;片区内汇聚了优质中小学资源,如同家门口的公园,孩子从小沐浴学校气质中,不出家门即可享受优质教育,成就美好未来。

新亚洲+法式建筑立面的美学融合,与周边学院巧妙相应;

叠拼别墅采用经典清新、活泼亮丽的法式建筑风格,水岸洋房立面则为传承本土、运用现代手法的新亚洲建筑风格,使得项目具备浪漫、庄严的同时,又不失去轻快、精致,倾筑恒久瑰丽的艺术篇章。

外部定制水岸书屋,为孩子提供免费图书阅读;内部定制豪华书屋,可定期举办活动;

“书屋”里所有的书都可以随意免费借阅,同样爱书的人可以参与分享,把自己精心挑选的书本放进书屋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三重定制——水岸壹号臻献品质人居大境

天恒·水岸壹号(楼盘资料)基于水岸定制,体现了水岸与公园、人文相结合的健康属性,给居住带来多方面的宜居功能和健康基因,让居者享受到真正难得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源于天恒品牌的开发观,即不使用产品系快速复制,而是针对每一块土地,从土地的属性、客户的需求出发,从实际出发,“定制式研发”产品。

定制式研发,是出于天恒对土地和客户生活的深刻理解,出于天恒对每一位客户生活的重视。由于土地、市场、客户需求,千变万化。因此,只有针对每一块土地的特性,所对应的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切实地研发产品,才能使产品成为客户拥有土地价值的桥梁、土地为城市创造幸福的要素。

详情电话:400-819-1111转708198

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 第四只苹果正在路上

(腾讯房产陈婷婷 发自北京) 一个夏娃吃下的苹果,一个砸在牛顿脑袋上的苹果,一个乔布斯一手缔造的苹果,三只苹果的故事,人们说改变了世界潮水的方向。这是一个易于传播的段子,但这三只苹果背后富有自由意志的“想象力”,无可否认是让世界发生化学变化的终极武器。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曾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日前,一场来自实地海棠雅著举办的“穿越 预见未来”媒体品鉴活动,采用科技穿越未来的方式,用事实证明了想象力在地产行业的运用,被京津各大媒体称之为“黑科技种子”,也有人说,这是改变人居方向的“第四只苹果”。

天津宝坻吹来一股黑科技旋风?

当李彦宏乘无人车事件还在街头巷尾热议,VR看房、机器人服务员等高新技术,已经为地产界带来了神奇的变化。

为地产界带来 “第四只苹果”的实地海棠雅著,率先掀起了此次人居革命。步入海棠雅著园区,国内顶尖的几位AI机器人排兵布阵,机器人向来宾问好。在场内,《星球大战》中来自未来世界的白兵在四处巡逻,更有变形金刚用粗旷的电音与来宾对话。全场的酒水服务也由机器人来完成,像是置身于好莱坞电影中的未来世界,整个现场都能与智能AI亲密互动。

媒体团在现场体验VR看房,戴上炫酷的VR眼镜,用眼球直接“进入”到楼栋、楼层,看户型、样板间,甚至选择房源,同时有专业的讲解和图像演示,比现场实景更细致。

前来参观的业内专家表示,“VR看房不受空间限制,这一技术普及之后,不仅可以远程看房,甚至可以跨地区看房。”

“第四只苹果”能否延续科技的舞步?

据腾讯房产了解,实地品牌2006年成立,至今11年的时间,横跨六个区域,在全国的房地产排名中挤入百强,百强中以作品和单盘价值著称。

实地集团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柏华则表示,实地开发的每一个单品都不重样,品牌秉承“趋势、科技、品质、美学、国际”的理念,励志做地产界的“特斯拉”和“苹果”,并且从各个角度都按照“特斯拉”和“苹果”的理念打造地产作品。

据了解,就在上个月,实地集团S-Dream Hall沉浸式智慧生活馆广州亮相,一石激起千层浪,伦敦、纽约、广州全球发声,掀起一场关于未来人居生活的思考与革命。海棠雅著是其挥师北上的首部作品,这次开启的海棠雅著博物馆,平移了实地集团在广州的S-Dream Hall沉浸式智慧生活馆的技术。

活动当天,实地集团普及科技副总经理章雪晴分享了以“海棠花开,津门雅著”为主题的七大博物馆展区,精彩演绎实地地产智慧科技与智者思维。交互性投影技术展现蝶恋同舞、沉浸式数字影厅体验春花秋月、立体投影欣赏巨幕瀑布等美轮美奂的科技体验,逐一实现实体与光影的互动魔力。

在一面灯光互动墙前,章雪晴说,“影像是一颗奇妙的种子,跟随您的动作灵活互动,挥动双臂,跳跃奔跑,都会让它产生不同的影像,仿佛赋予来自未来的魔力。这颗种子一如实地集团,在不同的客户心中生根发芽。”

“黑科技种子”是如何引爆地产界的?

近年来,继蒸汽机的革命、电力的运用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之后,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中进行。业内专家指出,实地海棠雅著博物馆率先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是对未来人居生活的一个前瞻性探索。

博物馆启动当天,从前来的客流量及媒体团反馈来看,实地海棠雅著延续了广州S-Dream

Hall沉浸式智慧生活馆的良好市场口碑,颇受大众的认可。纵观实地这颗“黑科技种子”,是如何引爆地产界的?有分析指出:

首先,实地集团把握了AI人工智能的风口。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正在为地产行业带来神奇改变,从看房、买房到住房,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随着AR技术进入地产行业,人们可以仅凭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对一块空地、一个沙盘,就能看到未来楼盘环境、样板间的实景,而这些画面的角度可以随着用户的需求随意调整,能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自己未来居住的楼盘是怎样的。有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愿意对着AR产品演示观看30秒钟以上,那么他产生购买行为的意愿将会大幅提升。

其次,实地集团的战略高度。当下越来越多房企已经开启了智慧科技模块,但都限于产品层面的一个创新,对实地而言,智慧生活方式,是实地公司级战略、长期性战略。

在实地看来,“智慧生活,是时代发展趋势,是潮流趋势,是目的所在,而房子只是一个躯壳;未来房地产的趋势,不是地产加智慧,而是智慧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第三,做好单品的城市群布局。据了解,实地目前布局全国6个最具成长城市群总计13个中小城市,包括以北京为核心的辐射京津冀城市群、以无锡为原点的辐射华东城市群、以武汉为支点的华中城市群等等。

借势城市群发展的布局优势,短短11年内,实地已经跨入百强行列。据了解,2016年实地集团年销售额超110亿;2017年3月,实地集团入选《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榜单,即获选权益榜TOP83,流量榜TOP87。

据介绍,此次展示的实地海棠雅著,系原创的民国黄金时代风格建筑——联排院墅样板间。据项目负责人透露,海棠雅著生态智能艺墅区,拥有极致艺墅作品和“四季皆富”的艺墅园林,首期将在7月中下旬开盘。

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 第四只苹果正在路上

(腾讯房产陈婷婷 发自北京) 一个夏娃吃下的苹果,一个砸在牛顿脑袋上的苹果,一个乔布斯一手缔造的苹果,三只苹果的故事,人们说改变了世界潮水的方向。这是一个易于传播的段子,但这三只苹果背后富有自由意志的“想象力”,无可否认是让世界发生化学变化的终极武器。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曾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日前,一场来自实地海棠雅著举办的“穿越 预见未来”媒体品鉴活动,采用科技穿越未来的方式,用事实证明了想象力在地产行业的运用,被京津各大媒体称之为“黑科技种子”,也有人说,这是改变人居方向的“第四只苹果”。

天津宝坻吹来一股黑科技旋风?

当李彦宏乘无人车事件还在街头巷尾热议,VR看房、机器人服务员等高新技术,已经为地产界带来了神奇的变化。

为地产界带来 “第四只苹果”的实地海棠雅著,率先掀起了此次人居革命。步入海棠雅著园区,国内顶尖的几位AI机器人排兵布阵,机器人向来宾问好。在场内,《星球大战》中来自未来世界的白兵在四处巡逻,更有变形金刚用粗旷的电音与来宾对话。全场的酒水服务也由机器人来完成,像是置身于好莱坞电影中的未来世界,整个现场都能与智能AI亲密互动。

媒体团在现场体验VR看房,戴上炫酷的VR眼镜,用眼球直接“进入”到楼栋、楼层,看户型、样板间,甚至选择房源,同时有专业的讲解和图像演示,比现场实景更细致。

前来参观的业内专家表示,“VR看房不受空间限制,这一技术普及之后,不仅可以远程看房,甚至可以跨地区看房。”

“第四只苹果”能否延续科技的舞步?

据腾讯房产了解,实地品牌2006年成立,至今11年的时间,横跨六个区域,在全国的房地产排名中挤入百强,百强中以作品和单盘价值著称。

实地集团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柏华则表示,实地开发的每一个单品都不重样,品牌秉承“趋势、科技、品质、美学、国际”的理念,励志做地产界的“特斯拉”和“苹果”,并且从各个角度都按照“特斯拉”和“苹果”的理念打造地产作品。

据了解,就在上个月,实地集团S-Dream Hall沉浸式智慧生活馆广州亮相,一石激起千层浪,伦敦、纽约、广州全球发声,掀起一场关于未来人居生活的思考与革命。海棠雅著是其挥师北上的首部作品,这次开启的海棠雅著博物馆,平移了实地集团在广州的S-Dream Hall沉浸式智慧生活馆的技术。

活动当天,实地集团普及科技副总经理章雪晴分享了以“海棠花开,津门雅著”为主题的七大博物馆展区,精彩演绎实地地产智慧科技与智者思维。交互性投影技术展现蝶恋同舞、沉浸式数字影厅体验春花秋月、立体投影欣赏巨幕瀑布等美轮美奂的科技体验,逐一实现实体与光影的互动魔力。

在一面灯光互动墙前,章雪晴说,“影像是一颗奇妙的种子,跟随您的动作灵活互动,挥动双臂,跳跃奔跑,都会让它产生不同的影像,仿佛赋予来自未来的魔力。这颗种子一如实地集团,在不同的客户心中生根发芽。”

“黑科技种子”是如何引爆地产界的?

近年来,继蒸汽机的革命、电力的运用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之后,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中进行。业内专家指出,实地海棠雅著博物馆率先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是对未来人居生活的一个前瞻性探索。

博物馆启动当天,从前来的客流量及媒体团反馈来看,实地海棠雅著延续了广州S-Dream

Hall沉浸式智慧生活馆的良好市场口碑,颇受大众的认可。纵观实地这颗“黑科技种子”,是如何引爆地产界的?有分析指出:

首先,实地集团把握了AI人工智能的风口。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正在为地产行业带来神奇改变,从看房、买房到住房,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随着AR技术进入地产行业,人们可以仅凭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对一块空地、一个沙盘,就能看到未来楼盘环境、样板间的实景,而这些画面的角度可以随着用户的需求随意调整,能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自己未来居住的楼盘是怎样的。有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愿意对着AR产品演示观看30秒钟以上,那么他产生购买行为的意愿将会大幅提升。

其次,实地集团的战略高度。当下越来越多房企已经开启了智慧科技模块,但都限于产品层面的一个创新,对实地而言,智慧生活方式,是实地公司级战略、长期性战略。

在实地看来,“智慧生活,是时代发展趋势,是潮流趋势,是目的所在,而房子只是一个躯壳;未来房地产的趋势,不是地产加智慧,而是智慧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第三,做好单品的城市群布局。据了解,实地目前布局全国6个最具成长城市群总计13个中小城市,包括以北京为核心的辐射京津冀城市群、以无锡为原点的辐射华东城市群、以武汉为支点的华中城市群等等。

借势城市群发展的布局优势,短短11年内,实地已经跨入百强行列。据了解,2016年实地集团年销售额超110亿;2017年3月,实地集团入选《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榜单,即获选权益榜TOP83,流量榜TOP87。

据介绍,此次展示的实地海棠雅著,系原创的民国黄金时代风格建筑——联排院墅样板间。据项目负责人透露,海棠雅著生态智能艺墅区,拥有极致艺墅作品和“四季皆富”的艺墅园林,首期将在7月中下旬开盘。

大批三四线城市房价破万 回不去的是故乡

在新房增量市场,开发商能够争夺的空间是10万亿元-12万亿元(2016年高峰值11.7万亿元)的年均销售额。今年上半年,在全国52个城市累计出台120条限购政策、162条限贷政策的高压之下,TOP10房企销售规模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30%。

更重要的是,过去“千亿元规模”是开发商历经数年都难以攀登的高峰,今年上半年,有的房企两个月就完成了。规模化冲动之下,万科和碧桂园剑指6000亿元全年销售目标,另有18家房企计划今年晋级“千亿元聚乐部”,还有1家销售额尚不足500亿元的房企计划未来三年内完成销售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目标。

对此,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这一轮调控政策密集袭来,一线城市交易量“速冻”,二线城市“冷热不均”,三、四线城市却成为房企规模化增长的重要助力。

据链家研究院经过调研后发现,大批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突破1万元/平方米,其多聚集在“环京”、“环沪”城市圈中。“一、二线城市楼市去杠杆,三、四线城市楼市火热的背后,除了一、二线城市外溢的购房需求外,源于棚改货币化带来的加杠杆购房行为则是主要原因。”杨现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与人口流动方向相违背,预计下半年就会降温。但降温之后的危机则是,开发商今年抢地带来的潜在库存将难以消化。

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

根据链家研究院的调研数据和《证券日报》记者的调查发现,廊坊、香河、固安等地房价突破1万元/平方米已经较为常见,但太仓、景德镇等这类城市的房价正在迈入“万元聚乐部”。

有公开数据显示,以太仓为例,一线房企进驻之后,目前起始楼面价都超过4000元/平方米,若加之开发商争抢之下的土地溢价空间,不少业内人士预估,明后年入市的项目可能要迈入“1.2万元时代”。

另据链家研究院调研获悉,上半年,在“环京”城市圈中,廊坊、香河等地新房成交量增长;在“环沪”城市圈中,嘉兴、舟山、太仓等地新房成交量明显上扬。

杨现领认为,三、四线楼市“量价齐升”的背后,除了一、二线城市购房需求的外溢外,主要还是加杠杆造成的,通过货币化的补贴形式加杠杆。他进一步称,在房价上涨快的三、四线城市,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棚改专项贷款均大幅增长,由此支持了近两年来棚改货币化安置规模的大幅增长。

同时,杨现领称,三、四线城市楼市的崛起,也不乏投资性需求的推动,这是一、二线城市政策限制之后,资金流动性带来的。但杨现领强调,目前来看,支撑三、四线城市楼市量价齐升的购买力还是改善型需求,但这一波需求的释放持续性是比较弱的,因此,他预计,下半年,三、四线城市会出现交易量下滑的现象。

潜在库存难消化

值得关注的是,《证券日报》记者在与多家房企高管交流中也获悉,由于一线城市拿地艰难,为了维持企业规模化发展速度,有些房企无奈地开始转战一、二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不少大型房企都有把布局网格扩展至这类城市的计划。

而在这种大型房企投资布局的转移之下,上述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上出现了抢地现象。

曾有一家全国性房企负责拿地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几个月前,为了在嘉兴拿到一块地,公司注册了多家公司,缴纳了好几笔保证金,以确保在拍地过程中能够有更大概率摘得土地。

据链家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随着“万元聚乐部”中三、四线城市成员越来越多,其土地市场争夺也越发激烈。从土地溢价率来看,今年4月份—5月份,江门、宿州、泉州的土地溢价率超过2倍;马鞍山、襄阳、肇庆等地区土地溢价在2倍左右。

在杨现领看来,三、四线城市可售库存短期内大量减少,改善型需求几乎在这一轮房价变动中得到了一次性释放,导致的后遗症则是换房需求变弱,而开发商今年大量购置的土地则会变成潜在库存,届时,可能很多城市房价上涨一倍才能消化掉这些潜在库存。但三、四线城市吸纳人口能力弱,房价持续上涨缺乏动力,预计未来两三年将会出现上述潜在库存难以消化的压力。

简言之,在杨现领看来,大量购房需求的提前透支,将导致很多城市的楼市面临风险。

另有业内人士称,尽管有些上市房企不想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布局,但销售规模增速指标横在这儿,为了业绩增长,也会在三、四线城市寻找机会。

然而,房企销售额巨量增长的背后,鲜有销售规模与市值在同一水平线的上市房企,大多数房企“增收不增利”的魔咒尚未破除。

正如SOHO董事长潘石屹向《证券日报》记者所示,房地产行业“拿地—开发—销售”的这种商业模式到2017年基本就已经结束了,地价高,地产企业利润率很低,天花板已经在来的路上,甚至已经来了。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也认为,待2017年上市房企年报出炉,估计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净利率可能因为市场进入调整期和融资成本的提升而降低至8%-9%,销售规模达千亿元的房企,净利润可能仅为几十亿元,同时还背负8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

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言,有些开发商,是背着“炸药包”在前行。

最赚钱行业排排坐 房地产:只在乎曾经拥有

在中国,哪些行业收入最高?

曾经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后来是金融业,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独占鳌头。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整个中国经济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一开始制造业和公用事业表现强劲,随后金融行业异军突起,而科技相关的行业则一直表现抢眼。

同时,21世纪经济研究院查询统计年鉴(2003年起按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数据统计)发现,制造业与收入最高行业的差距在持续扩大。

1978年,最高收入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年平均收入为850元,与制造业收入差距约40%;到了2015年,最高收入的金融业年平均收入为114777元,和制造业平均收入55324元收入相比,高出一倍以上。

而随着中国进入工业社会后期,精神需求会进一步加大,文化、科教、娱乐等行业可能出现收入快速增长。

金融、IT业“后来居上”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查询了多年统计年限,发现中国最高收入的行业出现过一次“渐变”。

1978年,中国收入最高的前5个行业分别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以及采掘业。在随后的十余年中,这些行业也多数表现抢眼。

比如,1985年到1988年,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连续在收入榜单上排名第一;1989年到1991年,采掘业平均收入最高。具体来说,1978年到1980年,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年平均收入分别为1406元、1604元、1768元、2025元。1989年到1991年,采掘业年平均收入分别为2378元、2718元、2942元。

不过,从1993年开始,房地产、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IT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开始逐渐出现在平均收入最高前三位。比如,1993年、1994年,收入最高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1997年到1999年,金融保险业收入在行业中最高。2000年到2001年,最高收入行业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002年,金融保险业收入再次变为最高。

到了2003年之后,国家统计局将行业统计变得更为细化,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后发现,行业最高收入前三名榜单上,一直被三个行业占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据了所有平均收入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

综合来看,电力、金融、房地产业、IT、采掘业,都曾成为收入最高的行业。这些行业一度成为时代的“宠儿”,有背后的深刻原因。

比如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加速工业化的背景下,电力、采掘、地质勘查等行业收入快速增长。即使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电力、煤炭、石油也比较紧张,这些行业的高收入在延续。

当时制造业的收入也不低。比如1978年制造业收入是每年597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掘业,金融保险业收入,分别为850元、676元、610元,行业差距最大约有40%左右。到了1990年,制造业收入是2073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掘业,金融保险业收入,分别为2656元、2718元、2097元,行业之间差距最大约有30%左右。

到了1995年,制造业收入是5168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掘业,金融保险业收入,分别为7843元、5757元、7376元,行业差距最大的为50%左右。

但是时间推进到1996年,中国部分商品开始出现过剩,制造业收入出现上升“门槛”。

与之相反的是,金融业借助房地产信贷以及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信贷需求,实现了快速发展。IT行业则借助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不断发展壮大,其收入水平快速上升。

科教文体行业收入看涨

目前,中国逐步进入工业社会后期,物资短缺的温饱时代已经过去。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时期也步入末期,房地产的需求长期看很难再快速增加。这一局面出现后,对信贷资金的渴求会逐步消退。

换句话说,金融业、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步入尾声。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未来中国短缺的是文化、娱乐、保健等方面的需求。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判断,未来十多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等行业,目前短板特征明显,人才相对不足。因此,这些行业收入还会快速增长。

从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平均收入来看,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了采矿业(过去的采掘业)。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这些行业的平均收入普遍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该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都呈现较快的收入增长。未来,考虑到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该行业的收入仍将位居收入的前列。

对于IT行业而言,目前全球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也在大力实施“互联网+”的产业触网行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判断,未来无论是IT的硬件、软件,抑或是大数据行业,仍会快速发展,其行业收入将水涨船高。

目前,行业收入偏低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2016年该行业的平均收入只有33612元,为金融业的1/4左右,制造业的1/2左右。而在1978年,农林牧渔业的平均收入为470元,与金融业和制造业平均收入只相差20%左右。

不过,农林牧渔业并非没有发展前景,只是目前劳动生产率等待进一步提升,行业需要产业升级。未来,如果农村土地大规模实现流转,进一步加大科技在该行业的运用,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行业实现收入快速上升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而对于长期占据收入“龙头”榜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未来收入增长空间有限。过去,这些行业收入普遍较高,是因为背后有垄断和短缺的因素。但是现在,这些因素已逐渐弱化。

以电力为例,未来在新科技成果的运用下,很多用电企业和单位,可以实现分布式发电站的自发自用能源供给。加上输配电分开,未来该行业难以有大的收入提升空间。

另一个目前看不到收入大幅增长前景的行业是采矿业。由于钢铁煤炭产能过剩,以及页岩油、可燃冰、新能源汽车的运用,未来煤炭和石油行业难以有大的利润增长,收入上升的空间应该不大。

糊涂金主 28平房当44平买十余年后方知被骗

北京市民刘先生将西城区金融街的一套学区房以550万的价格出售给李先生,不料过户后李先生以房屋面积少了17平方米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决刘先生返还李先生200余万购房款,刘先生不服,提出上诉。7月5日,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此案。

败诉后的刘先生一头雾水,房本在自己手里攥了十多年,面积清清楚楚地写着44.86平方米,过户后怎么就“蒸发”17平方米呢?此前,记者曾跟随刘先生走访多个单位、部门。售房单位称,出现这种情况属于测绘部门测绘错误;而测绘部门认为,售房单位将刘先生此前房屋中的17平方米划拨给了其隔壁住户,涉嫌“一房两卖”。

【网友议论】

洋葱:双簧慢慢变三簧,这戏复杂。

夜风:奇怪的是,买房、卖房和中介的什么眼神?面积差那么多就没有一个看出来的?老小区基本公摊面积都不大的。

(北京晨报网)

房屋到期不腾房?判你拘留3个月

承租人张女士在房屋租赁期满后拒不迁出,法院判其将涉案房屋腾空交还给房主。判决生效后,虽经执行法官多次敦促,张某仍拒不腾空。为此法院将张某依法拘留,并将房屋强执交予房主。后检方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张某公诉至法院,昨天下午海淀法院公开审理了本案,张某被判处拘役3个月。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该案也是本市首例拒不腾退房屋被公诉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事由 房屋到期后拒不腾退

检方指控称,1999年张某向北京某实业公司承租了房屋,2012年合同到期后,张某却不迁出涉案房屋,该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去年5月9日,法院判决张某将涉案房屋腾空交还给原告,并给付房屋占用费及违约金等。

然而张某在执行人员的敦促下,仍拒不腾空涉案房屋赔偿损失。今年5月11日,法院依法将张某拘留,并于5日后将涉案房屋强制执行交予原告公司, 5月25日张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检方认为,虽然张某的家属于5月18日向法院缴款3.7万余元,但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昨天下午,海淀法院审理了该案。庭审中,被告人张某当庭表示认罪,并辩称因自己不懂法才触犯了法律,事后认罪态度较好,犯罪行为较轻,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较小,希望可以从轻处罚,并保证自己今后一定做个遵纪守法的人。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张某对法院的判决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行为已经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鉴于张某在法院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后,已经执行完毕,其家属已自动履行相关案款。最后,法院判处被告张某拘役3个月。

数据 今年半年发案款9.7亿

在本案宣判后,海淀法院召开了 “三全五化”执行机制改革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三全五化”执行机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成效,并发布了两起执行机制改革进程中成功执结的典型案例。

海淀法院院长焦慧强介绍称,所谓 “三全五化”就是从全面机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全程信息化支撑精细管理、全方位联动疏通执行梗阻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自我革命”,在全市首家设立执行办公大厅,开设多个窗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面使用自行研发的“执行精细化管理系统”,并开通了北京法院首个执行联络微信服务号,当事人通过微信即可联系法官、提供线索和投诉建议。

据海淀法院统计,截至2017年6月30日,海淀法院上半年共结案8191件,同比增长120.6%,结案率达50.08%;发还案款9.7亿余元,查封房屋1208宗,腾退房屋面积达20.95万平方米,查封车辆1164辆,边控148人次,拘留被执行人65人次;向公安机关移送协助查找被执行人106人次;通过失信系统发布失信名单2164条。

最后,执行法官通报了两起典型案例。分别为执行局与公安机关联动配合查找“老赖”,成功执结23起涉民生案件;腾退地下室2000余平方米案件,为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转型行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北京晨报网)

当楼盘不再一销而空,市场将走向何方?

时间已经到了2017年7月,6月各家房企业绩高歌猛进,月销售额屡创新高,比如恒大单月680亿、万科491亿、碧桂园446.9亿、保利381亿。大家都在6月拿预售证开盘,一改1-5月供应不足的颓势,市场成交量出现了突破。

随着供应的增加,大多新开盘仍然取得了开门红的成果,一方面是因为当前限价政策,不少购房者心理预期依旧看多;另一方面是很多楼盘蓄水很久,开盘之日客户积累早已完成。但在月末月初的时候,也出现了少部分区域一些项目开盘未达预期的情况,给一路火爆的市场带来了一丝“不和谐”。

据不完全统计,6月末7月初15城新开的43个项目中,开盘当日去化率在40%-60%的有7个,去化率在40%以下的有15个。其中不仅出现了一些去化一般(40%-60%)的项目,还出现了更多去化较差的(低于40%)的项目。

这些去化不理想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远郊项目,以深圳最近开盘项目为例,绝大部分开盘去化都低于20%以下。这些项目大多数是最近一两年拿的地,之前由于地价原因,这些远郊楼盘的成本价格已经达到了较高位置,即便是在政府限价的情况下,目前售价也比周边商品房上了一个台阶,而且项目周边没有其他类似价格商品房背书,市场接受度不高。因此这些去年拿地的企业,在今年推出产品之时,就遇到了市场的尴尬,相信接下来这类情况会越来越多。

第二类,部分二线城市也出现了楼盘滞销,比如苏州、合肥、西安,合肥七月初某项目首开就卖了12套,不到10%;西安近三周有11个项目加推或首开,因6.28限购政策影响,有4个加推项目开盘去化率低于35%,项目开盘后7月的销售速度也明显趋缓。这些城市去年以来市场火爆,投资客也大量入场,但今年限购、限售的等政策深化使得投资客停止入场,而限贷政策的出台、房价的快速攀升导致首付和利息都有很大提升,使得自用群体购买力受到很大影响, 出现了“买不到”到“买不了”的转变,这类城市数量也在增加过程当中。

第三类是环一线的三四线城市。今年上半年最火爆的是三四线城市,特别是环一线的三四线城市市场。但最近的一些滞销案例也出现在这些市场当中,比如燕郊、固安、武清。原因也很简单,由于受到一线城市价格挤压,比如嘉兴上海一体化,雄安新区利好,导致过去两三个季度这些城市价格暴涨,而推动价格暴涨的主力是来自本地和周边的投资群体,但这些区域其实是缺少自住型需求的,一旦投资群体出现跟不上的状况,市场就很快会出现调整。比如今年三月,燕郊二手房均价已达到2.9万元/平方米的历史性高位,比去年同期上涨67%,但受环北京调控升级影响,伴随着成交量下跌,价格也不断下挫,6月均价已经下降至2.1万元,降幅接近30%;这类情况可能是对环一线城市的巨大考验。

目前市场进入了高位调整期,总的来说房子还很好卖,但这些滞销的“不和谐”已经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大家谨慎一点没有坏处。

楼市调控:一边成交降温 一边35城需补库存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种卿)如果你问上半年楼市最重要的时点,很多人会回答“3.17”。这一天,北京再度加码楼市调控,随后数十个城市跟进、并屡出新招。多家地产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楼市调控效果显现,热点城市带动下,楼市上半年销量出现下滑,北京、上海、深圳的新房成交套数同比降幅都在三成以上。

观全国

销售面积、金额增速同步下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1-4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较2017年年初,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分别下降7.4和10.8个百分点,较去年最高点下降22.2和37.3个百分点。

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的同步下滑,真实反映了紧缩政策的调控效果。

克而瑞研究中心在《2017年上半年度总结展望》报告中指出,首先是各地存货减少叠加严格“限价”导致新增供应锐减,制约了销售量增长;其次,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频频加码,热点三四线城市纷纷由刺激转为紧缩,商品房成交规模随之持续降低。

不仅如此,北京3·17楼市新政掀起的一波调控潮,彻底拉开了一季度和二季度商品房销售数据的距离。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二季度,商品房单月销售面积、金额的绝对值回落至近一年的月平均水平之下,且始终处于下滑通道。

“销售下滑是必然的,至少三季度或延续政策收紧和量价回稳的两个主要特征,但伴随补库存和增供应的节奏加快,预计成交下滑幅度会不断变小。”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看城市

一线楼市成交面积下降 深圳降幅最大

分城市来看,热点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间的成交情况出现分化,一二线楼市成交结构占比明显减少。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情报(2017年上半年)》显示,30个重点监测城市中,17个城市上半年成交面积同比下降。其中,一线阵营中的北上广深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较高,深圳降幅超50%,北京、上海降幅高于30%,广州累计同比降幅为20%。

二线城市阵营中,南京楼市上半年成交面积降幅达61.19%,杭州、长沙的同比降幅也超过50%。

再来看成交套数,记者梳理官方和机构发布的成交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新房成交套数同比降幅都在三成以上,而广州表现相对平稳,同比降幅仅为一成。

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北京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网签16332套,同比降38.6%,创2010年以来同期新低;二手房交易量也减少逾三成,房价由区域性回落逐步转为普遍回落。上海链家数据显示,上海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约29300套,同比下跌51.78%。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上半年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共成交10502套,同比降54.7%;广州则是四大一线城市中表现最为平稳的,上半年新建住宅网签成交50774套,同比降10.92%。

问库存

挤出效应叠加购房意愿提升 去库存显效

上述中指院报告还指出,截至今年6月末,中指院监测的12个城市中,除南京、宁波、蚌埠、广州外,如北上深等其余城市库存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三四线城市在溢出效应影响下,去库存效果显著。

“去库存依然是当前楼市的主要工作,而控房价是衍生出来的任务。”严跃进说,三四线楼市全面回暖,与一二线楼市政策频频收紧不无关系;同时,此类城市购房者的购房积极性也在提升。

谈及当前库存趋紧的热点城市,严跃进表示,理论上,房屋存销比低于12个月也需要补库存。根据易居研究院70城库存变动数据,5月份存销比低于12月的城市就有35个,且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重庆等热点一二线城市,还囊括九江、茂名等三四线城市。

“对于热点楼市,增加供给是正确方向,但供给增加的内在结构也很重要,是不是真的增加了流入市场的有效房源,决定能否缓解供求关系。”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告诉中新网记者。

欧阳捷认为,一二线城市控房价有两个基本做法:增加市场供给、控制房价上涨预期。“因为,如果房价预期上涨,基于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可能会吸引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成为‘投资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