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7年09月

亦庄金茂府实景揭秘 地产行业里的细节大师

9月9日,奥运冠军陈一冰携手中国金茂盛邀的各位领导,一起启幕了亦庄金茂府(楼盘资料) 的实楼样板间。随着火光四射的启动仪式,亦庄金茂府庄严的铜质大门缓缓打开,我们得以有幸陪同各位领导和业主,一起窥见了传说中的“北京第四座金茂府”。

亦庄金茂府实景揭秘 地产行业里的细节大师

进入社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早已经亭亭如盖的园林。对于一个即将开盘的楼盘而言,大多数项目多选择期房销售,满怀期待的实景也多在交房前后才能呈现出来。而亦庄金茂府能够如此提前的将实景呈现在公众面前,背后隐藏着多少的精心筹备和实力后盾,又饱含着中国金茂多么强大的自信力。

亦庄金茂府实景揭秘 地产行业里的细节大师

每一株海棠,都是百里挑一。

随着脚步的不断深入,双目应接不暇,不断被园林的精心巧思而打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之美,处处都透露着亦庄金茂府的精心思量与细致考究。大门正对面,是一段对称式景观中轴,宽5米,长度约66步。两侧树木,均为珍贵的成树海棠,全部采用全冠移植。虽然全冠移植大大增加了营造的难度和成本,但却能让业主及早的能够领略到浓荫庇佑的全成品园林。海棠树形的选择,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尤其是像中轴景观带中对称、队列种植的树木,不仅要保持相似树形,冠幅、树径也要求大致相似,力求两两对称和谐,有一种镜像一致的既视感。在种植的过程中,还要反复调整树木方向,确保不同的角度,都能保持如画一般的鉴赏力。

亦庄金茂府实景揭秘 地产行业里的细节大师

一处跌水,都藏着匠人的不懈以求。

随着石材步道往里深入,会看到一处跌水瀑布景观,有着中国传统叠山理水的逸趣。此处堆石成景,石头精选中国四大名石——黄蜡石。黄蜡石自然灵性、温润如玉,尤其适合与水景合二为一。黄蜡石,一旦淋水,就散射出流动的光彩,略显金黄的色泽,与清澈的跌水瀑布交相呼应,潭水中睡莲盏盏、草薰盛开,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之美。

黄蜡石的采用、布置十分考究。要经历选石、洗石、砌石等多道工序,每个石头的摆位都要经历多次的移位、吊装、调整、再吊装、再调整的过程……直到形成跌落为瀑、疏影妖娆的满意效果为止。这不仅是一次对园林打造技术的考验,更是亦庄金茂府对园林艺术的不懈以求。

亦庄金茂府实景揭秘 地产行业里的细节大师

660米跑道,藏着你热爱的一生。

有人说,人生,总要有一件值得坚持一辈子的事儿。跑步,是身体的心灵读本。如果你恰巧选择了跑步,当然不能因为缺少一个合适的跑道,而去荒废、懈怠。亦庄金茂府,实景园林里,非常贴心的设计了一个总长度约为660米的环形跑道,被树荫笼罩,我们相信,楼下有这样一个便利的环境,你一定不会忘记去尽情的跑一场。清晨、傍晚,来一圈酣畅淋漓的奔跑,在清风中穿越、在树荫中穿梭,想想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经过此次探访,我们深知,亦庄金茂府在园林之处的用心,不仅仅体现在“精心构筑、不舍细微”的工匠精神上,更体现在成熟中为您营造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上。一入社区,你看的不仅仅是景色,更是融于生活的场景、细节。早上来一个晨跑、午后藏身于浓荫、傍晚陪孩子嬉戏于广场。最伟大的景色,不仅仅是欣赏,而是服务于生活的愉悦。这一切,都是亦庄金茂府用心营园的根本与初衷。

目前,亦庄金茂府已经实景呈现,准现房实楼将售,140-210平米精装科技四居,9月开售在即,欢迎您到售楼处亲临品鉴。

咨询电话:400-819-1111转610960

前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 市场降温态势依然明显

  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孔海丽)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了2017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连续3个月回落之后,前8月增速与前7个月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回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幅开始收窄。

  易居研究院院长严跃进分析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对平稳,调控使得市场降温的态势依然比较明显,同时,房地产市场把控金融风险的导向相对明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94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与1-7月份持平,而该增速自5月份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回落。

前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 市场降温态势依然明显

  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7099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1-7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4773亿元,增长13.3%,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4966亿元,增长4.0%,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2655亿元,下降7.4%,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

  严跃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来看,持续上升的态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总体上维持增幅走势平稳的态势,说明房企的投资节奏相对平稳,既不冒进也不消沉,充分说明了对于房地产投资市场谨慎乐观的态度,后续预计依然会在大于5%的幅度波动,尤其是部分中部和三四线城市的投资拉动力度较大。类似土地市场的数据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985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增速比1-7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0.3%,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2.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6.9%。

  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352万平方米,比7月末减少11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987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43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87万平方米。

  前8月商品房销售额78096亿元,增长17.2%,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4.2%,办公楼销售额增长26.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35.4%。

前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 市场降温态势依然明显

  严跃进分析表示,从房屋销售数据来看,体现了一个特点,即调控使得市场降温的态势依然比较明显,所以这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市场变化,比如说房企的涨价态势也会减弱。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增幅减弱,但依然是正增长,这和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屋销售市场崛起有关。

  从到位资金状况看,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99804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1-7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6904亿元,增长19.0%;利用外资112亿元,增长15.4%;自筹资金31439亿元,下降1.7%;其他资金51349亿元,增长13.4%。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30786亿元,增长20.0%;个人按揭贷款15764亿元,增长2.4%。

前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 市场降温态势依然明显

  严跃进认为,增幅开始收窄,这和当前对于房地产金融灰犀牛式风险的管控有关,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房地产市场较好的投资模式和投资思路,即把控金融风险的导向是比较明确的。从实际情况看,类似的金融数据也会带来房企后续投资的低调和谨慎,即大规模拿地是动作会相对掂量一番,同时也会有更多房企在资金回笼方面有较大的动作。

  与此同时,前8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42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7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6609亿元,增长42.7%,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

前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 市场降温态势依然明显

  8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1.42,与7月份持平。

(人民网-房产频道)

“烧旺”住房租赁 政府还需“加薪添柴”

近段时间以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明显提速。先是九部委联合印发文件,推进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接着广州市率先提出“租售同权”。最近国土部、住建部又发布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从源头和增量扩大了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

长期以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一直处于自发状态,租房人口占比大幅低于国际水平。租赁市场发展滞后,根本原因在于租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房屋的部分居住属性,却很难获得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稳定居住的权利以及财富增值效应。因此,租房只是被新毕业大学生、年轻公务员以及各种“漂”们作为在大城市的临时落脚点,一旦有条件,他们仍然会选择买房。

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在这些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补足。在公共服务方面,以广州为代表的城市提出“租售同权”,居民凭借租赁合同可以获得包括子女教育权在内的公共服务,这也成为很多城市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砝码;在稳定居住方面,无论是北京、上海等低价出售租赁住房用地,还是试点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租赁住房建设,目的都是通过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和租赁企业的规模化、机构化、专业化,为租户提供稳定的租房来源。如此种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房价上涨的压力,降低房地产的财富增值效应。

尽管受制于一系列因素,短期内租房与买房还难以成为相互替代的选择。但从长远计,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贯彻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精神,对于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应该说,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从目前看,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还要在以下环节“加薪添柴”。

一是积极推动“租售同权”政策落地开花。住建部人士近日曾表示,将通过立法,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包括广州在内的城市,也都为租户享受公共服务资源“开了口子”,但其保证的只是符合条件的租户子女拥有就读公办学校的资格,而不是就读名校的资格。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学区房仍然炙手可热,“租售同权”落地的难度相对较大。

二是积极引导并稳定住房市场预期。中国已历经数轮房地产调控,但房价仍然涨多跌少,基本上保持了单边上扬的态势,从而使居民形成了房价上涨的惯性预期,再加上中国传统“居者有其屋”观念的影响,一旦有条件,居民仍然会优先选择买房。今后,需要扭转租房只是特定阶段权宜之计的惯性思维,让“租售同权”理念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三是大力推动地方政府在租赁市场方面有所作为。对地方政府而言,在房产税推出前,土地出让仍然是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未来如何引导地方政府将土地用于租赁开发,将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课题。

总之,打破发展租赁市场所面临的桎梏,既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一环,也需要其他机制的保障与支持。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法律政策体系的完备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租赁市场的吸引力将会进一步提升,住房的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缓解。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论员:王静文)

长租公寓如何盈利?

  原标题:长租公寓如何盈利?

长租公寓如何盈利?

  规模连锁化 增值服务化 房产证券化

  市场上多家房企推出了酒店式管理的长租公寓,租价普遍高于周边普通租赁房价,但房企运营此类长租公寓盈利前景仍不明朗。为此,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和房企代表,请他们为房企经营长租公寓如何盈利出谋划策。

  长租公寓初期难盈利

  “长租公寓对于房企来说是一个不动产运营项目,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销售模式不同,因此房企在进入长租公寓领域时,并无太多经验优势,要做好长租公寓的运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沈晓玲对北京晨报记者说,目前,房企推出长租公寓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重资产自持模式,第二种是轻资产包租模式,通过整租一栋大楼进行改造,运营期一般在10年以上。

  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表示,“房企进入长租公寓领域难以盈利的重要原因,是重资产模式需要承担前期拿地的成本。而现在的一线城市地价成本仍然过高。”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分析说,“房企采用轻资产包租模式也存在盈利困局。因为此类企业往往是收购一些烂尾项目、便捷酒店等,进行升级改造,他们投入的收购费用、改造费用、装修费用等前期费用比较高,分摊到每一间公寓的租金里,尚不足以支撑。与房地产开发的快周期运营不同,房企做长租公寓是慢周期运营,需要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盈利。”

  从三方面入手提升盈利空间

  房企经营长租公寓,如何获得盈利?业内专家、房企代表各抒己见,给出了一些专业性的建议。易居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房企做长租公寓,要发挥品牌效应、规模效应。比如房企在大城市中打造长租公寓,要建立一个品牌,竖立较好的口碑,再加上通过连锁经营扩大规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除了提升品牌和规模以外,房企还要注重提供增值服务。郭毅和严跃进均认为,房企通过长租公寓可以获得租金收入,还可以开发增值服务。也就是说,基于长租公寓吸引的客群产生的流量,衍生出对于娱乐、社交、餐饮、零售等多方面需求,房企可以通过自营,或是引入第三方公司合作,提出增值服务,获取额外收入。

  熊猫公寓CEO创始人王玺龙表示,“熊猫公寓将结合房地产上下游业务,实现租购合一,同时在消费场景等业务领域实现流量变现。目前,熊猫公寓已经在尝试通过APP手机端联系租户,提供租赁以外的多种服务。未来,衍生服务将会成为长租公寓的新盈利点。”

  “长租公寓后期运营需要搭建起成熟的管理机制和框架,配用专业高效的运营人员也能大大缩小成本,从而缩短回报投资的期限。同时房企可以尝试通过房产证券化(REITs),探索出一种新的盈利方式。”杨现领说。

  北京晨报记者 武新

(北京晨报)

“烧旺”住房租赁 政府还需“加薪添柴”

原标题:“烧旺”住房租赁 政府还需“加薪添柴”

近段时间以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明显提速。先是九部委联合印发文件,推进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接着广州市率先提出“租售同权”。最近国土部、住建部又发布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从源头和增量扩大了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

长期以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一直处于自发状态,租房人口占比大幅低于国际水平。租赁市场发展滞后,根本原因在于租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房屋的部分居住属性,却很难获得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稳定居住的权利以及财富增值效应。因此,租房只是被新毕业大学生、年轻公务员以及各种“漂”们作为在大城市的临时落脚点,一旦有条件,他们仍然会选择买房。

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在这些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补足。在公共服务方面,以广州为代表的城市提出“租售同权”,居民凭借租赁合同可以获得包括子女教育权在内的公共服务,这也成为很多城市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砝码;在稳定居住方面,无论是北京、上海等低价出售租赁住房用地,还是试点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租赁住房建设,目的都是通过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和租赁企业的规模化、机构化、专业化,为租户提供稳定的租房来源。如此种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房价上涨的压力,降低房地产的财富增值效应。

尽管受制于一系列因素,短期内租房与买房还难以成为相互替代的选择。但从长远计,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贯彻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精神,对于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应该说,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从目前看,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还要在以下环节“加薪添柴”。

一是积极推动“租售同权”政策落地开花。住建部人士近日曾表示,将通过立法,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包括广州在内的城市,也都为租户享受公共服务资源“开了口子”,但其保证的只是符合条件的租户子女拥有就读公办学校的资格,而不是就读名校的资格。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学区房仍然炙手可热,“租售同权”落地的难度相对较大。

二是积极引导并稳定住房市场预期。中国已历经数轮房地产调控,但房价仍然涨多跌少,基本上保持了单边上扬的态势,从而使居民形成了房价上涨的惯性预期,再加上中国传统“居者有其屋”观念的影响,一旦有条件,居民仍然会优先选择买房。今后,需要扭转租房只是特定阶段权宜之计的惯性思维,让“租售同权”理念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三是大力推动地方政府在租赁市场方面有所作为。对地方政府而言,在房产税推出前,土地出让仍然是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未来如何引导地方政府将土地用于租赁开发,将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课题。

总之,打破发展租赁市场所面临的桎梏,既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一环,也需要其他机制的保障与支持。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法律政策体系的完备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租赁市场的吸引力将会进一步提升,住房的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缓解。

(经济参考报)

前8月房地产契税收入414亿

  原标题:前8月房地产契税收入414亿

  据财政部于9月11日公布的8月份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了9.8%至12万亿元。同期房地产契税收入414亿,增速回落了3个百分点,同期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则增长37.3%到了2.7万亿。其中,受经济运行平稳、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月内税收收入为8907万亿,涨幅16%,增速相比上半年及7月份均有提高。同期非税收收入则为1745亿元,同比则减少22.5%,增速下降原因来自于去年同月基数较高。

  点评:土地收入仍占大头。

(北京晨报)

评论:治理“假消费真买房”须精准发力

原标题:评论:治理“假消费真买房”须精准发力

据报道,近期江苏、北京、深圳三地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行先后发文,提示辖内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存在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并要求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

不少网民表示,消费贷款用途错配现象严重,既有个别银行利益驱动原因,也暴露了监管短板。对于“假消费真买房”的现象,必须快速出手,加强监管,并对违规银行给予严厉处罚,做到防微杜渐。

消费贷款用途错配

据报道,近年来,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用途错配现象严重,大量资金披上个人消费贷款的外衣,暗地里违规“输血”楼市,银行业风险隐患激增。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假消费真买房”。

网民“M莫开伟”称,应该说,当前银行收缩和严控个人消费贷,是在控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大环境下,不得已实施的一种政策;也是对近年银行个人消费贷大幅增长采取“急刹车”;同时,更是对监管部门从严监管个人消费贷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银行机构严控个人消费贷的信贷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

网民“明明”称,用短期限、高利率的消费贷投机房地产是非常危险的投资行为,此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限制是必要的,也将对过热的消费贷市场起到控制作用。

有网民表示,从更深层面来看,各方利益的驱动、银行贷款业务的激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祸端。近年来银行业绩压力较大,一些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信贷业务上过于激进,忽视了风险。

监管力度需加码

网民“不可以征服”表示,消费贷转房贷是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的“无间道”。监管力度需加码。

网民“明明”称,消费贷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原因比较复杂,监管上确实存在难度,银行消费贷款的监管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配合整个房地产市场整体的调控政策,包括租售同权、增加土地供给等“组合拳”,真正打消房地产投机的过热需求。

网民“谭浩俊”建议,越是调控的关键时刻,越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监管的精准度。对“首付贷”重现、“消费贷”变身的问题,必须快速出手,加强监管,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并对违规银行给予严厉处罚,做到防微杜渐。

(记者 赵东东 整理)

(经济参考报)

业主一口气出租56个车位

原标题:业主一口气出租56个车位

业主一口气出租56个车位

朝阳区紫东苑小区有一名业主拿出该小区56个车位的产权证,称这些车位都归他所有,想以每年每个车位7000元的价格出租。小区物业公司及业委会认为,该业主无权对车位进行定价出租,其出租行为会给小区安全带来隐患。律师认为,业主自主定价出租车位的行为没有问题,但需向物业交纳管理费用。

业主出租56个地下车位

日前,北京晨报记者来到紫东苑小区地下一层停车场。与其他小区停车场不同的是,这里的车位还有专人把守,七八个车位的正中央都分别摆放着约半米高的瓷瓶(如图)。记者靠近试图用手移动花瓶,发现花瓶底部已被牢牢粘在地面上。

“这层一共70个车位,吴先生的56个车位几乎占满了一层。”业主孙先生回忆,一周前,吴姓业主开始雇佣人员,清退停放在其产权车位上的车辆,“小区内停车位的租金原本是每年5500元,现在突然有业主以产权方的名义出租,租金高达每年7000元,他有这个权利吗?”

负责把守车位的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有业主将车位空出来,他们就会摆一个花瓶,要想继续使用车位,需先交齐费用。

双方矛盾积蓄四年终爆发

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郑先生告诉记者,早在四年前自小区成立业委会聘请新物业后,业主吴先生便拿出了56个产权证明,要求收取费用,但随后四年由于吴先生无暇顾及此事,便不了了之。物业及业委会为了满足业主停车需求,便继续将车位出租给固定的业主,停车费用由业委会代为保管。此前由于纠纷,业委会又将费用退还给了相应业主。就目前的情况,业委会认为根据相关条例,吴先生应委托物业公司共同管理,不得自己管理车位。其次,业委会认为吴先生没有单方定价权。

郑先生还向记者透露,吴先生除了作为业主外,此前也是该小区开发商和小区首个物业的管理者。郑先生认为,这56个车位与吴先生的经历不无关系。

小区物业北京宜和嘉诚物业管理公司的程经理也表示,一方面,担心吴先生将车位出租给小区以外的人;另一方面,其他产权车位业主每月向物业交80元管理费,但吴先生拒绝交这笔费用。

昨日,记者见到了吴先生的委托人何先生,其提供的产权证上,北京市住建委、朝阳区房管局的印章一应俱全,登记时间为2011年。何先生称,吴先生确实曾就职于小区开发商单位,但与车位一事无关,“吴先生当时有些积蓄,这些车位当年也就十几万元一个,见没人买,吴先生才买了下来”。

针对物业的担忧,他表示, “即使租不出去,也不会租给小区外面的人”。至于物业管理费,何先生表示,作为产权方,只负责收取租金并开收据,租用者应自行向物业交管理费。车位租金是参考了附近小区的租金而定的。何先生告诉记者,受吴先生的委托,目前已将租金下调至每年6000元。

关于此前四年间占用车位的业主,以及负责代管停车费的小区物业和业委会,何先生表示将通过诉讼解决问题。

■律师说法

出租车位合法 但应交管理费

北京嘉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霞律师认为,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吴先生对于其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的56个车位享有完整的所有权,出租行为本身是法律法规许可的。关于租金的问题,朱霞从不影响社会秩序、和睦邻里关系的角度出发,建议吴先生与业委会和物业一起协商解决。

另一方面,小区物业行使其管理车场安全、卫生等方面相应的职责,承担相应义务,保障小区及业主的财产安全,吴先生享受了物业服务,也应向物业交纳相应的管理费用。另外,吴先生如取得收入,也应按照国家税收的有关规定上交个人所得税。

北京晨报现场新闻记者 田杰雄 文并摄线索:孙先生

(北京晨报)

石景山将添7万平方米自住房

本报讯(记者 曹政)土地交易市场昨天成交两宗经营性用地,两宗地共计可提供住房建筑规模约22万平方米。

其中,石景山区东下庄1605-630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土地面积约2.85公顷,总建筑规模约7.13万平方米,该宗地居住用途建筑规模将全部用于建设自住型商品住房,销售限价为35000元/平方米(含全装修费用)。

该地块位于西五环附近,区位优势明显,配套完善,周边有八大处公园等绿地公园,比较宜居。最终北京建工地产(建邦华庭 建邦·礼仕阁) 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天恒正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体以20.65亿元竞得,溢价率为29%,成交楼面价为28976元/平方米。

另一宗地是延庆区延庆新城YQ00-0300-0004等地块(世园会一期)其他类多功能、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公建混合住宅、二类居住、供应设施及基础教育用地,土地面积约41.91公顷,总建筑规模约40.76万平方米。

该宗地中,居住用途建筑规模约14.55万平方米,均建设为普通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不超过28380元/平方米,且最高销售单价不得超过29800元/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需达到70%以上。

(北京日报)

多元布局 “泰禾+”战略本周六即将启航

楼市风云变幻,政策此起彼伏,房产圈“遍地是黄金”的时代早已过去。政策强压下房子本身质量是通关保证,配套及增值服务绝对是在楼市过关斩将抢滩市场的一大密器。

泰禾,驰骋房地产行业20余载,以“文化筑居中国”为品牌理念,已实现地产、金融、文化、健康以及教育等多元产业发展和布局,具体到泰禾北京,每个项目都是住宅行业标杆,把“匠心”做到极致。

2017年9月16日,泰禾将集结多方领域的优势,强势推出“泰禾+”战略。营造“零距离优质生活圈”,引领未来城市多元新生活。

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通过城市运营而取得城市资源的增值和城市发展最大化,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毫无疑问,泰禾正在努力做好“城市运营商”的角色。就像iPhone推出plus系列一样,保证手机质量的同时,细节升级,体验感更强。同样泰禾也提出“+”战略,保证房子品质的同时,增值服务,品质感更高。

即将起航的“泰禾+”战略,也是泰禾进入多元化布局收获期时,带给泰禾业主的红利。谈到“泰禾+”战略的落地,有一个项目能满足零距离生活圈向往,它是泰禾旗下的哪个项目?“泰禾+”战略首 个落地项目为什么会是它? “泰禾+”战略具体是指什么? 9月16日,给你答案!

多元布局 “泰禾+”战略本周六即将启航

你的生活即将被一个“+”改变!

9月16号,751D·PARK北京(楼盘资料 业主论坛) 时尚设计广场,我们一起见证“泰禾+”耀眼启航。

咨询热线:

叠墅:400-819-1111转610718

平墅:400-819-1111转8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