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7年11月

“墅瞰北美,荣耀再启” 旅视万杨冬日房源精选

11月26日,旅视万杨以精品献映,致谢置业人。在过去的一年中,从达拉斯到休斯顿,旅视万杨怀初心以往,在海外房产开发领域,旅视万杨以匠心臻筑、用真情回馈,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为中国高净值客户的海外资产配置,提供了安全又省心的选择。

从客户需求出发,构建海外房产资产配置新风向

正是坚持从用户需求出发,旅视万杨在海外房产开发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对中国置业人还是海外租户,旅视万杨都能想客户之所想,在产品力与服务力上不断提升,让中国置业人省心,让海外租户住的舒心。其一站式的开发运营管理,解决了中国置业人跨境管理以及房屋买-卖-租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其人性化的户型设计,让租户可以在空气、阳光、水以及居住私密性上得到极大的呵护。高性价比的产品与全流程的海外生活服务,如两把利剑,让旅视万杨在海外房产开发领域所向披靡。

旅视万杨从置业人的需求出发,不断推出房产资产配置精品。在产品打造上,旅视万杨每个项目都独创性地实现了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与施工材料的创新,以标准化开发流程精雕细琢每一栋产品;在生活方式打造上,旅视万杨精择兼具活力与生活氛围的城市进行开发建设,在商业配套与娱乐休闲配套等方面满足高净值客户生活所需,营造高品质美式生活情境;在置业收益保障上,得益于开发商直售、5年包租以及年净租金6.5%的回报,置业人可以获得安全稳定的租金收益。除此之外,旅视万杨还从客户需求出发,开发出一系列专业的税收筹划架构,省去买-卖-租过程中的各种环节,降低置业人税负。从购买到持有,让置业人省心、省力、省钱。

精品献映,开盘钜献

值岁末感恩之际,旅视万杨精选优质房源致献置业人。完善的配套、广阔的市场前景引发关注。

休斯顿贝尔湾精品独栋

双港核心 毗邻NASA

9分学校 |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城|全美知名商超和丰富配套

“墅瞰北美,荣耀再启”,旅视万杨奏响冬日“热销曲”

休斯顿镜湖别墅

临湖而居 大美之境

优质学区|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城|一站式生活配套资源齐全

“墅瞰北美,荣耀再启”,旅视万杨奏响冬日“热销曲”

开盘时间:2017年11月26日下午13:30

开盘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国贸三期B座2705

400-819-1111转876525

点击抢购

涿州楼市置业窗口期来临 鸿坤·理想尔湾成理想人居

随着北京近几年房价持续高位以及较严的限购政策等,目前环北京置业已成主流。北京对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也让环京区域需要承载日益增多的产业,同时也形成了大量被疏解人员选择在环京置业以及大量投资者涌入。从目前来看,环京区域的楼市的居住属性已经全面转向居住属性,可以说,环京区域持续的人口流入,是环京楼市发展的坚实基础。

涿州楼市置业窗口期来临 鸿坤·理想尔湾成理想人居

京津冀一体化快速推进,环京城市涿州与北京同城效应日益凸显。北京城市新总规,宣告环京将作为世界级都市圈的正在崛起。有分析认为,未来北京将注重引导就业岗位布局和居住人口布局合理分布,租购并举的楼市长效机制正在成型,环京租赁物业价值也正在显现。作为环京热点区域,涿州限购暂时未要求社保,对于暂无置业资格的购房者来说机会实属难得。

作为一家创新型城市运营商,鸿坤集团积极践行 “善建价值,善见未来”,在深耕涿州6年之后,继鸿坤·理想湾(楼盘资料)高铁新城之后,于京南门户和北京-雄安新区重要连接线上、于寸土寸金之地的码头板块,升级再造一座儿童友好健康新城——鸿坤·理想尔湾(楼盘资料) ,为京西南客群打造可实现双城生活的理想品质人居,是实现在环京置业梦想的理想选择。

涿州楼市置业窗口期来临 鸿坤·理想尔湾成理想人居

鸿坤·理想尔湾,雄踞北京交界最短距离约1900米黄金位置,向西约2.5公里可达京港澳高速,周边路网四通八达,直通高铁24分钟达北京西站,距离首二机场约15公里,更紧邻京港澳高速、301码头国际健康产业园、高铁产业园、义和庄临空经济区以及第二机场临空经济带区域。项目更直接受益于“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码头健康城居住生活区,以及涿州市中心商圈辐射。

涿州楼市置业窗口期来临 鸿坤·理想尔湾成理想人居

立足于儿童友好项目价值,鸿坤·理想尔湾更打造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秘境花园”,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主题打造奇幻园林,针对不同年龄段,打造全家庭系互动型“五重园林”景观,通过“梦想之门”、“感官花园”、“奇乐山谷”、“晨曦花园”、“精灵乐园”、“活力之城”不同的组团布局得以体现,让孩子们开启一段童话般的秘境之旅。

涿州楼市置业窗口期来临 鸿坤·理想尔湾成理想人居

目前,鸿坤∙理想尔湾新品正在加推中! 93—126㎡(建筑面积约)瞰景高层,户型设计为三室两厅一卫,户型具有南北通透,动静分区、三面宽朝南、明厨明卫的特点。将摩尔建筑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完美融合。143—154㎡(建筑面积约)精美叠墅,全明设计,尽享阳光呵护,动静有序,满足全家成员的生活所需。

鸿坤∙理想尔湾 新品正在加推中!

地址:京港澳高速健康城出口东行2.5公里

电话:400-819-1111转644287

高碑店瞄准日本名古屋 晋升京津冀城市群超级节点城市

从雄安新区设立,到「京雄城市群」崛起,中国正以举国之力,展开一个比肩世界的超级城市群计划。回首世界城市群发展经验,以北京、雄安为双核驱动的「京雄城市群」,若想屹于世界超级城市群之巅,不仅需要首都北京强大的政治、文化影响力,雄安超前的创新驱动力,更需要一个超级节点城市,京雄之间,承上启下,支撑全局。放眼当下京雄一线,聚天时、地利、人和,可担起这一时代重任者,非高碑店市莫属。

超级节点城市DNA分析 名古屋VS高碑店

地利优势。名古屋,位于「东京城市群」两大核心东京和京都中间,承接两大超级城市的发展资源。高碑店,位于「京雄城市群」北京、雄安两大发展引擎中间,资源、人才等发展要素咫尺可得。

高碑店瞄准日本名古屋 晋升京津冀城市群超级节点城市

交通基础。名古屋,「东京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东海道新干线高速列车,可快速联通东京,京都,大阪等地。高碑店高铁东站已投入运营,高铁29分钟可达北京西站,未来将设有三座高铁店; 境内G4、G112高速至雄安仅2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京雄城市群」的核心枢纽。

高碑店瞄准日本名古屋 晋升京津冀城市群超级节点城市

发展路径。名古屋的传统工业纺织、陶瓷器在全国仍占重要地位;汽车制造、航空宇宙产业等非常繁荣,丰田汽车、三菱重工的发祥地和核心所在;拥有名古屋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等许多日本知名高校,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发展体系,是居日本工业出货额第二位的中京工业核心带。

高碑店瞄准日本名古屋 晋升京津冀城市群超级节点城市

高碑店在北京非首都职能迁往雄安过程中,成为了产业外溢的集中承接地,新发地、马连道、京开市场已落户,带动了超过30万的客流涌入;中国民族品牌,全球SUV销量第一的企业——“长城汽车”总部及研发、装配基地所在,未来将打造全球化研发体系,在主被动安全技术、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中国能源战略转型,石墨烯研发、应用的主要示范基地,已与我国石墨专委会共同成立石墨烯研究院,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纽带,推动石墨烯应用成果转化,创建石墨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世界的东方“碳谷”。

高碑店瞄准日本名古屋 晋升京津冀城市群超级节点城市

世界新兴建筑节能产业,以奥润顺达为龙头,对接德国工业4.0,设有中国首个国家建筑节能国际创新园,形成完善的建筑节能门窗研发、制造、检测标准体系和应用模式;将打造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被动式建筑集群,为雄安建设进行样板呈现。

高碑店瞄准日本名古屋 晋升京津冀城市群超级节点城市

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到雄安新区,38年时间,3个极具时代战略意义的新区,3次中国经济的迭代,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如今,大国崛起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由国家主导的京雄城市群及超级节点城市高碑店,其崛起速度,将让世界侧目,影响力必超越东京城市群。

热点城市住宅土地供应提速 今年下半年44宗土地流标

原标题:热点城市住宅土地供应提速 今年下半年44宗土地流标

■本报见习记者 孟 珂

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的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已经进行了近三个月,从房地产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 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大多属于要增加供地的范围。据中原地产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11月23日,一线城市住宅土地供应明显加速,年内供应的住宅用地已经达到226宗,合计供应住宅土地规划建筑面积达到2815.8万平方米,与2016年全年比较上涨62%。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昨日对《证券日报》表示,一线、二线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去库存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一线、二线城市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开启了增加土地供应的政策。增加供应后,楼市价格将有望在一定程度下滑。

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北京累计推出72宗住宅用地,供应量较2016全年增长380%;其次是上海,114宗的供应量较2016年增长25.3%;广州40宗的供应量与2016年持平,深圳则继续保持着个位数的供应量。

方正证券地产首席分析师夏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热点城市增加土地供应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以缓解供需矛盾,降低房价上涨预期。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土地结构,深化长效调控机制。上海、北京等地明确住宅用地供应结构、增加自持比例,重点保障各类保障性住房及租赁住房土地供应,有利于推进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

张大伟还指出,由于热点城市调控继续深入推进,宅地供应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地溢价率普遍下降,甚至开始出现了土地流标现象。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截至日前,2017年下半年一线和二线城市住宅土地流标已经达到44宗,其中一线城市北京出现1宗,广州出现2宗。合计数据相比2016年同期上涨四成。

张大伟认为,出现溢价率下滑,土地流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土地配建复杂,地块是非热门区域地块。二是从2016年的“9·30新政”开始,全国一线、二线城市严格调控,这种情况下,房企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整体销售依然处于高位,但再拿地的资金压力逐渐增加,对非优质地块的积极性降低。三是对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出现分化。四是部分地块挂牌价格过高。

“虽然从目前看土地流标依然不是主流,流标土地占比依然非常低,但随着楼市的继续降温,预计2018年土地流标情况可能继续增加。”张大伟强调。

(证券日报)

现金贷再上”紧箍咒” 互金协会:无牌机构应立即停贷

每经实习记者 边万莉 每经记者 宋戈 每经编辑 王可然

继网络小贷牌照发放被暂停后,现金贷行业再上“紧箍咒”。

11月2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互金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通过互联网为个人提供小额现金贷款服务的机构快速增加,其中有的机构不具备放贷资质且存在以不实宣传吸引客户、暴力催收以及收取超高额利息及费用等问题,这种行为的蔓延容易在局部地区引发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

互金协会表示,相关机构应当严守法律底线,不具备放贷资质的应立即停止非法放贷行为。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对于一些存在超过法定保护利率以上的各类费用,不当催收等问题的现金贷平台,蚂蚁金服已暂停与它们合作。

易观分析师田杰认为,目前我国市场化的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网贷行业间的债务数据还没有共享,导致行业的整体风控能力较弱。同时,建立风控系统费时费力费用高,网贷机构只能寻求风控较强的机构加以合作。蚂蚁金服此举会加速淘汰一些没有牌照、没有风控能力的现金贷机构,后期或有一波现金贷机构的并购潮或关停潮。

后期或有现金贷机构关停潮

近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第二十二周-我国现金贷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11月19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现在运营现金贷平台超过2000家。

上述平台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APP三种形式运营现金贷业务,其中通过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1044家,通过微信公众号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860家,通过移动APP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429家。

互金协会提示,不具备放贷资质的应立即停止非法放贷行为,具备合法放贷资质的应主动加强自律,合理定价,确保息费定价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近年来,现金贷行业的迅猛发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高利率、暴力催收等问题也被不少人诟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蚂蚁金服已经暂停与不合规现金贷商户的合作。

蚂蚁金服表示,在排查中发现个别商户存在超过法定保护利率以上的各类费用,不当催收,没有按照协议履约等问题,所以暂停了合作;芝麻信用对合作伙伴有明确的准入规则,还会持续排查商户的资质、产品和服务情况。后续如发现类似问题,也会立即停止合作。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目前大家都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36%年利率的“红线”标准来执行,但实际上金融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出台这方面的管理规定。“所以用行业的自律,这种大机构率先地去明确规则,并且来执行,对行业的规范、标准的建立是比较好的。”

田杰表示,此举会加速淘汰一些没有牌照、没有风控能力的现金贷机构。但这可能不会督促行业向合规转化,因为监管趋严,风控能力降低,只会让部分现金贷经营困难,它们自身难以扭转这样的局面,后期或有一波现金贷机构的并购潮或关停潮。

风控须建立在征信体系之上

当下的现金贷平台,对第三方征信数据都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以趣店为例,趣店招股书显示,趣店与蚂蚁金服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芝麻信用为其提供了潜在借款人的信用分析信息,提高了趣店的信用分析能力。

不仅是趣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在注册体验一些现金贷产品时,除提交真实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等基本信息外,部分平台要授权芝麻信用才能顺利完成注册,或者才能获取更高的额度。

田杰认为,芝麻信用有支付宝、淘宝等强金融属性数据,能有效地运用于信用分,芝麻信用分的使用效果也是市场中最好的。低费用、高效率、互惠互利导致现金贷机构过度依赖芝麻信用。而它的风险就是导致现金贷机构完全把风控交给其他机构,一旦监管收紧,收益率下行,现金贷机构就难以盈利。

方颂表示,现金贷风控模式有问题,几乎是不设门槛,通过长期催收来做核心风控措施。其实,事先的审核是最主要的,但是一般现金贷平台没有这么大的能力自己去做风控。比较尴尬的一个问题是芝麻信用没有拿到征信牌照,这就说明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有不足的。所以只能像现在这样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地去解决,要么央行牵头把大家的征信系统真正建立起来,要么就是选择性地发一些牌照,一起把缺失的部分建立起来。

(每日经济新闻)

高负债下绿地求变 前三季度净负债率下降近50个百分点

高负债下绿地求变 前三季度净负债率下降近50个百分点

图/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舒曼曼 每经编辑 卢祥勇

房地产行业总体负债情况不乐观,这也是绿地控股(600606.SH)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

据Wind资讯数据,A股136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超过6.04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23.21%,而在这136家上市房企中,总负债同比上升的企业为87家,占比为64%。其中,截至2017年9月底,绿地控股负债总计已超6850.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8.85%。如何降低负债率,是高负债房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7年下半年以来,绿地高负债有所松动,并出现下降趋势。从近期公布的三季报来看,绿地前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88.8%,同比持平,而净负债率同比下降近50个百分点至248%,虽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但净负债率得到持续改善。

绿地控股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绿地在大规模获取低成本土地、低成本资金方面优势明显,但在控制建安成本等生产环节仍有提升的空间,因此,近两年重点主抓生产环节的全面、多渠道降本增效,多管齐下积极降低负债,提高财务健康水平。

债务压力显现

2017年三季报显示,绿地控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3.9亿元,同比增加19.9%;归母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增加10.9%。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榜单显示,2017年1-10月绿地控股前十月流量金额为2221.5亿元,权益金额为2132.6亿元,销售面积实现1767.2万方。

历经近两年的战略和业务转换之后,绿地的调整已起效。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期依赖高杠杆快速扩张之下,绿地控股想要实现华丽的转身注定漫长而艰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绿地控股近年来年报发现,2014年绿地资产负债率为87.97%,2015年度及2016年度,该指标数值依旧呈上涨趋势,分别为88.04%和89.43%,2017年前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88.8%。

截至2017年9月底,绿地的短期借款为191.2亿元,长期借款为1294.6亿元,而2015年度短期借款为255.35亿元,长期借款为1419.73亿元,2016年短期借款249.40亿元,长期借款1530.31亿元。

此外,绿地控股还有20亿元永续债。永续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投资,而是要求付出比普通债券更高利息的一种融资工具,一旦永续债被计入负债,实际负债率将大幅度提高。

华平投资执行董事张其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负债其实是双刃剑,并不是越低越好,因为负债越高风险越大,有可能会拖累企业的业绩,但是负债低,效率和收益相应会越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适合的负债率对公司发展来说更有利。

实际上,绿地控股也明显意识到负债率高的风险,其在2017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链的安全更是至关重要,持续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严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加强房地产项目全周期现金流动态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能效。

易居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虽然市场降温,但综合房企的销售业绩、资金回笼等方面表现良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房企需要把降低债务规模列为重点内容,否则2018年高债务的房企可能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平均融资成本5.19%

降低负债成为当前绿地的重点工作之一,绿地试图通过多种举措实现降负债,包括定增、资产证券化、持续降低整体融资成本、提升长债占比优化负债结构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几年绿地的融资成本持续走低,负债结构相对优化。据前述相关负责人介绍,绿地的整体平均融资成本从2015年的5.98%降到2016年底的5.45%,截至到2017年9月底进一步降至5.19%。

在财务层面,绿地采用并购贷款、应收款ABS、境外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加大开发贷提款力度,取得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总授信扩盘,同时,以低息负债置换高息负债取得直接财务成效,实现有息负债稳步下降 。

绿地方面认为,持续调整负债结构如长短债配比更趋合理,融资成本和偿债压力健康可控。

上述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了绿地下一步降负债动作,即在财务方面,绿地将深入整合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发行项目收益债、PPP项目债等模式,推进新加坡酒店Reits首批基金发行等资产证券化项目,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公司信用评级。

严跃进建议,对于绿地来说,积极回笼资金很关键,需要靠产品品质、灵活的营销策略等因素支撑,同时需要对一些大规模的融资计划进行压缩,防范过度依赖此类债务融资。

此外,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由于绿地商办项目占比比较高,从项目销售到利润转现的周期非常长,尤其是超高层项目周期更长,导致大部分类似项目没有完成结转,现在项目已经逐步进入到结转周期,这意味着此类商办业务进入结转之后将进一步降低负债。

(每日经济新闻)

多个城市房价跌回一年前 楼市资金会转战股市吗?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房价已经明显松动。深圳、南京、合肥、上海等10个城市的房价,已经跌回一年前水平。与此同时,投资投机性资金从楼市“撤场”明显,楼市资金和股市资金素有“跷跷板”的说法,这些撤出资金会转战股市吗?

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房价同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深圳、南京、合肥以及上海等10个城市的房价,已经跌回一年前水平。国内大部分城市的上涨动能减弱,房价步入下跌通道。

机构的统计数字,印证着市场人士的直观感受。我们选几个热点城市来看一看。先来看北京,市场降温了多少呢?北京二手房中介人士说,议价空间多了,这是很明显的。

多个城市房价跌回一年前 楼市资金会转战股市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再来看海南,海南一直是楼市投资炒作的“热土”。不过,随着调控加码,岛外人群投资性购房的渠道被掐断,海南新增住宅的用地审批和规划审批也已经暂停,政策效果如何呢?海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明显感觉投资性资金的“撤场”:“去年的涨幅大概能到30-50%,但是今年从4月份以后,基本趋于平稳3-5%,我们的片区也从旅游度假区转为刚需,海南本地的刚需选择会比较多。”

整体来看,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加入到停涨或微跌的行列,投资投机性资金撤场明显。在大类资产配置中,股市和楼市是天然的替代品,逐从楼市撤出的炒房资金,现在会不会流入A股市场呢?

有分析人士表示,房地产调控在热点城市的不断收紧,无疑会对资金向股市流动起到拉动作用。对此,第一创业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说,资金流向股市是有前提的,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改善、投资者风险的可承受力提升等等,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流向。

(来源:央广网 记者:徐进)

现金贷、首付贷、高利贷 谁来管管中国式次贷?

现金贷、首付贷、高利贷 谁来管管中国式次贷?

水皮

现金贷好像一夜之间就成了风口。

市场的疯狂往往伴随着危险,这个危险并不是来自管理层的清理整顿,事实上,银监会对此的敏感要早于我们这些市场的观察者,但是,可但是,现金贷依然有失控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卷入的人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确切地讲,水皮特别担心,现金贷如此发展下去,早晚有可能演变成中国式的次贷。

现金贷作为消费贷的分支,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美国的说法则是发薪日的贷款,因为他们喜欢寅吃卯粮,现金贷就成为他们短期资金周转的一个方式,类似的产品在国内2013年左右就有,但是规模有限,市场的喷发始于2016年的下半年,这个时间节点特别重要,因为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房地调控,而控制按揭贷款规模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不仅限购限贷,而且贷款利率基数也一加再加,贷款的规模则相反一压再压。

不过,政策导向是一回事,市场现实又是一回事。

我们可以看看公开的数据。

目前的中国房地产不是如同大家想象中的急速降温,而是背地里热得发烫。

今年前9个月,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1.6亿平方米,9.19万亿的销售额。2016年是地产最火的年份,相同的数据一个是15.7亿平方米的销售面积,一个是11.7万亿的销售额,按目前的走势,2017年全面超2016年不是一句空话。事实上,目前11.6亿平方米是同期历史最高纪录,9.19万亿的销售额也是历史同期纪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9月末,商品房的待售面积同比持续下降,降幅比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楼市库存创下新低,低于2014年底6.2亿待售面积,目前的去化周期只剩5个多月,根据国土部的标准,库存6个月已属非常紧缺,换句话讲,去库存的进展不是太大而是太太太大,现在不是去库存的问题而是补库存的问题,显而易见,虽然一线城市的调控效果显著,但是由于三四线城市的补涨欲罢不能,去库存实际变成了居民加杠杆接盘的过程。

与此同时,来自央行的数据则显示,居民的长期贷款数则出现了巨大的下滑,2016年8月,新增数字是5286亿,但是2017年同期,这个数值变为4470亿,也就说少增800多亿,而短期贷款2016年8月数值为1469亿,2017年同期则变成2165亿,多增数值接近700亿,一般而言,长期贷款可以理解为居民按揭贷款,而短期贷款可以理解为消费贷款,同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告诉我们,国内零售增长不过是10%左右,事实上,消费贷在今年1-7月份却增长了1.06万亿,同比多增7700亿左右,去年全年不过增加8000多亿。

对比房地产的热销金额和居民按揭贷款的变化,每个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而消费贷变相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充当首付款也正是管理层重点清理整顿的领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限了银行的消费贷,火的则是银行外的现金贷。

现金贷的火在于没有门槛,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干,大公司可以干,小公司也可以干;互联网金融可以干,新闻门户也可以干;上市公司可以干,小民散户凑桌也可以干;说白了,民间借贷,民不举官不究。更何况已然形成“小贷大战”的格局,现金贷排名前十的公司,月放款可以达30亿,排名前二十的公司,月放款可达20亿,排名前三十的公司,月放款可达10亿,利润单月可达数千万,年化收益远远超过36%的法律红线,如此暴利,难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天上会掉馅饼吗?

不会。

地下却有陷阱。

消费贷—现金贷—首付贷—次级贷,这是一条非常明确的链条,上了线的已然下不了线,没上线的却在跃跃欲试,本质上就是高利贷,失控的风险已经在逼近,再不当头棒喝,完全可能重蹈美国十年的覆辙。

谁来管管中国式次贷?!

(华夏时报)

严防“坐地生财” 专家建议土地检查常态化

为加大推地力度,防止“坐地生财”、囤地倒地,拖欠地款,国土资源部已开展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并要求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于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检查、提交报告。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针对住宅用地出让合同的检查,可以说是从房地产供给侧出手、为了提高土体整体供应效率所衍生出的一种具体措施。通过对土地出让合同的检查来加大热点城市的土地供应速度,将有效缓解区域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

有关企业“囤地”的问题一直备受监管部门关注。早在2013年,国土资源部就表示,清查闲置土地将是当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据记者了解,国土资源部在2013年清查土地闲置问题时,着重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强化供前审查,各省要承担起出让公告审查的监管责任,对于毛地出让、违规设门槛出让、明显大规模出让的地块做好重点把关;二是严格管理供应合同,着重解决开竣工约定不明确、开发周期过长、规划条件不清的问题;三是改进供后监管,按合同加强地块开发利用管理。

事实上,在2016年6月份,国土资源部就曾选择常州、合肥、东莞、临沂、海宁、瑞金等6个城市先行启动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从项目跟踪、预警提醒、闲置土地查处等八个方面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

而同年7月份,国土资源部下发实施新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闲置土地的调查、认定、处置过程进行了详细而严格的认定。并且要求土地出让必须是“净地”出让,禁止“毛地”出让,避免因拆迁等原因造成的土地闲置。其中,对认定闲置的土地,期限满一年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土地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缴土地闲置费;满两年的,则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郭毅认为,应该将这种检查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去,即对每宗土地的开发进程都应该有监管、有督促,这样才能保证土地市场正常有序,进而实现商品房的有效供应,使两者之间形成有机联动。所以,应该将这种大检查变得更加常态化。

(证券日报)

龙头房企拿地规模持续扩大 正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今年9月下旬,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住宅用地不能拿来炒作囤积。

中原地产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土地成交额达3715亿元,溢价率跌至18%,二线城市溢价率为34%,住宅土地成交逐渐出现了持续降温的趋势,多城市住宅土地溢价率明显下滑。

11月26日,易居研究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对住宅用地进行检查实际上是,从供给端促进房企加快投资,无论是闲置待开发的土地还是半开工状态的土地,都需要进行整改,这样也是为了增加住房供应规模。此次督查应该会对各类住宅用地的出让以及中间的开发流程进行严查。

中信建投证券一位分析师指出,近年来,龙头房企拿地规模持续上升,今年前三季度龙头房企拿地支出占销售金额比重达到77.5%,仅次于中型房企,可见规模房企积极补库存的态度明显。前三季度房企板块存货占总资产比重下降至54.2%,较去年全年进一步下降0.9个百分点,维持2013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在经历了两年市场回暖期之后,房企加速去库存,优质库存告急,大部分房企纷纷面临补库存压力,同时这也是在今年市场调控影响之下,销售增速持续下行,房企反而投资力度得以保持的原因所在,短期内在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仍以去库存为主基调的情况下,房企库存的总体水平仍将保持低位徘徊。

相关数据显示,龙头房企、中型房企和小型房企存货占总资产比重均维持在50%以上,分别为54.5%、54.8%和59.6%,只有龙头房企还保持上升趋势。而转型房企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较去年年底下降5.9个百分点至46.6%,其加速退出行业的态势越发明显。

中信建投证券该分析师表示,房企整体补库存的力度在持续上升,前三季度房企拿地金额占销售金额比重达到82.6%,较2016年全年提高11.9个百分点,经过2016年市场回暖的销售去库存之后,大部分房企均面临补库存压力,为了减轻资金压力和分散风险,房企拿地模式越发多元化以应对日益上升的取地成本,同时在战略布局方面,为了应对日渐趋紧的政策调控,房企布局区域也在向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下沉。

严跃进表示,从拿地角度看,土地储备是房企业绩的最基础来源,所以实际上积极拿地本身问题不大,是房企业绩成长的必要条件。当然从避免房价反弹的角度看,关键是要防范高杠杆拿地的现象出现,同时对于各类住宅用地,要加大住宅产业化的投资,进而降低开发成本。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