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9年04月

多重利好释放“北三县”楼市企稳

新通车的燕潮大桥缩短了北京燕郊两地的通勤时间

3月29日上午10点,连接北京通州与河北燕郊的燕潮大桥正式通车。这座斜拉索式大桥全长1118.6米,双向六车道设计;作为北京与燕郊快速连接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东连燕郊高新区北外环路,西跨潮白河与通州区徐尹路对接,从燕郊城区开车出发,由此15分钟即可抵达北京东六环。

燕郊到北京的距离再次被缩短。多重利好之下,包括燕郊在内的北三县楼市正在企稳。

燕潮大桥通车

交通一体化提速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作为离北京最近的环京板块,北三县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北三县”包括廊坊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以及香河县,在环京楼市中,北三县可谓环京楼市极具代表性的区域。此外,无论从与北京的通勤距离,还是楼市关联度来说,北三县在环京各市县中,可谓“排头兵”。

此次燕潮大桥通车后,打通了燕郊进京的新动脉,大大缓解了从燕郊进京的交通压力,数十万在北京上班的燕郊通勤族,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燕潮大桥的通车,对外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交通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对于北三县未来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在近日举行的“美好新中心 焕新北三县”暨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北三县发展论坛上就表示,北三县要在规模约束下精致发展,应适度竞争共同发展。刘云中表示,“北三县应该充分利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机会,尤其是“四统一”的政策优势,打造创新性产业,既要与北京的创新性城市建设相融合,也要“三城一区”主动做产业技术等对接;北三县不要过多强调差异化,应抱着开放的态度,在与北京发展更相关的科创、文化领域做出创新。”同时,刘云中也补充,要注意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会有过犹不及的方式、政策和预期会有一些差异、建设速度和规模出现问题等,都需要时间进行调整。

原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谢占海也认为,北三县应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1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国务院在对控规批复中明确要求,“实现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促进协同发展。”

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所长彭剑波看来,“通州与北三县的协同发展,应是双向协同,而不是单向协同。不只是通州要与北三县协同,北三县也要主动跟通州进行对接;不仅是城区之间的协同,还应考虑乡村地区的协同。”

市场企稳

“房住不炒”基调不变

在房地产市场上,以北三县为代表的环京楼市近年来经历了较为深刻的市场调整过程。

以燕郊为例,2016年,燕郊新房价格从1.8万元/平方米快速上升到3万元/平方米左右,迎来一波明显上涨。2017年6月,环京限购等数条重磅调控政策出台,燕郊房价应声下落,几近腰斩。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过后,燕郊房价呈现出回暖迹象,目前燕郊二手房月成交量已经回到千套水平,成交活跃度比之前大幅提升,部分二手房价回升10%到2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京津冀区域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的优化、北三县与副中心“四统一”规划的落实、地铁平谷线规划调整等市场利好释出,环京楼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底部运行后,目前价格已经趋稳。

对于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变,仍会强调差异化调控,因城施政。”对于通州与北三县的协同发展,陈志认为,房地产要高质量发展,也应高标准对接,北三县的房地产发展要以北京的需求为主、要以北京疏解或北京意向购房者的需求为核心,打造功能清晰、符合行业和地区绿色、可持续标准的建筑产品。

的确,在局部出现回暖的势头下,3月15日,河北省廊坊市政府启动了整治全市房地产经纪机构违法销售专项行动,严查规避限购政策等12种违法销售行为。包括以私下内部认筹、排号等方式蓄客,通过集中选房、雇佣人员制造抢房假象等方式恶意炒作,通过“空挂”缴纳或补缴社保、个人所得税,违规迁移户口、私下签订买卖合同等方式违反调控政策,或者诱导、教唆、协助购房人伪造资料规避限购政策。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北三县楼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将是主基调。

本报记者 陈静思

“长三角”土地市场躁动 融创、金地溢价超100%抢地

一直以来,土地市场都被称之为房产市场变化的风向标与晴雨表,高价地频出时,楼市狂热,土地市场流拍不断,楼市亦处于下行渠道。

今年3月,关于土地市场回暖的声音渐出,包括杭州、苏州、合肥宁波等在内的部分城市出现房企抢地现象,土地溢价率甚至超过100%。这是个案还是具有市场共性?会发展成趋势吗?让我们一探土地市场回暖真相。

溢价率过百,疯狂抢地重现

4月2日上午,苏州吴江区太湖新城WJ-J-2019-001号地块以16.77亿元的总价成交,楼面价在17295元/平方米左右。值得关注的是,该地块在竞拍过程中设置了市场指导价,总价约为14.6亿元,也就是说,该地块的最终成交价已超过了市场指导价的14.8%。根据苏州市土地竞拍规定,超过10%,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方可申请预售许可。不惜以现房销售,房企抢下该地块,可见对于土地资源如此饥渴。

无独有偶,同在长三角区域的杭州,土地市场也热了起来。3月29日,杭州出让5宗宅地,其中萧山市北地块共有20多家企业参与竞拍,整个举牌过程达95轮,绿城最终以总价19.7亿元、溢价率49.8%以及22%自持的代价拿下,地块楼面价为25768元/平方米左右。萧山戴村恒达路宅地竞拍时间更是长达4个小时,经历了190轮报价,德信以45.8%的溢价率摘得,余杭塘栖宅地地块也经历超过百轮的竞拍,溢价封顶(49.8%),自持比率达2%。

徐州出现了抢地热潮。3月27日,徐州新城区两宗地吸引了包括保利、万科、碧桂园在内的18家房企参与竞拍,在经过近5个小时、共435轮竞价后,最终由新城以18.26亿元竞得,溢价率达114%。

作为2015年-2016年楼市狂飙中诞生的楼市四小龙之一的合肥,土地市场更显“疯狂“。3月21日,合肥出让6宗地块,金地、融创和禹州分别以140%、132%和121%的溢价率摘得包河区S1902号、滨湖区BH2018-02号和包河区S1901号地块。其余三宗地块的溢价率也在91%、63%、42%。

还有宁波,3月5日,金地以总价16.11亿元、溢价率57.63%摘得一宗地块,地块共经历200多轮竞价,时间持续约3个半小时。说起宁波土地市场的回暖,当地一位知名房企的营销总表示,“宁波的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现在很多企业手里都没地了,出现抢地现象。”

对于部分城市土地市场的升温,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 2018年土地市场因为持续的调控明显降温,部分企业拿地较少,而在最近降准、融资压力有所缓解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再次进入土地市场抢地,特别是部分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最近明显开始活跃,溢价率上升迅速。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19年3月25日-2019年3月31日这一周,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中,长三角占据榜单半壁江山。在楼面价排行榜中,长三角宅地交易活跃,共占据榜单半数。3月份,杭州平均溢价率达到36%,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是个案还是市场共性?

今年3月以来的这一波土地市场升温,是个别城市的个案还是具有市场共性和趋势性?

与热点城市热点地块被抢不同,2019年以来,全国土地市场热度依旧不高,房企在经过春节假期低迷的土拍后,3月成交金额略有回升,市场表现向暖。

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全国300城市土地成交数据显示,2019年1月-3月,住宅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共成交1503宗,同比减少13%;成交面积752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1%;出让金总额为6950亿元,同比减少11%;平均溢价率15%,同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

而具体到3月单月,住宅类用地共成交439宗,成交面积236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2%,同比减少30%;出让金总额为2458亿元,环比增加41%,同比减少3%。值得关注的是,平均溢价率24%,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

其中分城市来看,一线和三线城市无论是成交额、成交面积还是溢价率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回暖明显,3月份,土地出让金为1843亿元,环比增加79%,同比增加26%;成交楼面价为3722元/平方米,环比增加55%,同比增加46%;土地平均溢价率为24%,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

张大伟表示,从全国来看,土地市场依然处于平稳中,多城市土地成交今年开年依然处于调整中,特别是一线城市。不过,虽然一二线城市调控政策严格,对于房企来说,为了加大销售额,依然会集中拿地。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

门头沟一宗不限房价宅地10.2亿成交 溢价率20%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昱)在经历了一个月的“空档期”之后,4月4日,北京土地市场出让一宗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的不限房价宅地。经过现场的角逐,北京凯竣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10.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的价格竞得该宗地,溢价率约为20.14%。

据出让公告,该宗地为基础教育用地、住宅混合公建用地、公建混合住宅用地;建设用地面积26109.25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57268平方米。该宗地将以“三通一平”形式供地。

另外,该宗地采用“限地价、竞自持”的土地出让方式,当现场竞报自持面积比例达到设定的预设比例时,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

据悉,该宗地挂牌出让起始价为8.49亿元;截至挂牌竞价截止时间今日下午3时,该宗地共获得4次网上报价。随后,经过现场数轮竞价,最终,北京凯竣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10.2亿元的价格竞得该宗地。

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凯竣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为广州市天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北京合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同样为该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新京报记者 赵昱 编辑 武新 校对 李立军

中海一季度销售额超795亿港元 同比涨超20%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昱)4月4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发布公告称,2019年3月,该公司与其附属公司、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合称“中海系列公司”)共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294.28亿港元,同比增长约25.16%;已售楼面面积约为133.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14.39%。

其中,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共销售215.07亿港元,在华东地区销售56.5亿港元,占比约26.27%;华北地区销售51.31亿港元,占比约23.86%;华南地区销售49.95亿港元,占比约23.22%。

2019年前三个月,中海系列公司累计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795.3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20.83%;相应的累计已售楼面面积约为369.66万平方米,同比微增约2.05%。

另据公告,于2019年3月31日,中海系列公司获得已认购物业销售约347.77亿港元,预期将于往后数月内转化为合约物业销售。

土地获取方面,今年3月,该集团在沈阳、石家庄、佛山、大连和香港收购了5宗地块,应占楼面面积合共约100.78万平方米,应付的土地出让金约为人民币77.26亿元。

此外,该集团还收购了苏州国际财富广场,收购的总建筑面积约17.17万平方米,写字楼及商业可租赁面积约13万平方米,交易总价约为人民币19.64亿元。

新京报记者 赵昱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

蓝光发展3月新增8个项目 支付土地出让金约68亿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海亮)4月4日晚间,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光发展”)发布公告,2019年3月,蓝光发展下属公司新增8个房地产项目,分布于天津、昆明、福州、重庆等城市,支付土地出让金总计约为67.88亿元。

其中,土地成交价最高的一宗项目为蓝光发展下属控股子公司天津蓝光小站文旅娱乐发展有限公司竞得的6宗土地,均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土地面积合计约为664.73亩,成交总价合计19.6亿元,蓝光发展拥有该项目90%权益。

蓝光发展同日公告显示,4月2日,其下属子公司成都郫都泓璟置业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受让成都聚锦商贸有限公司100%股权及约6.56亿元债权,成交总价约为22.13亿元,获得位于成都市郫都区郫筒镇的目标地块,共计5宗,土地面积共计约为420.82亩,其中4宗地块用途为二类住宅用地,1宗地块用途为商业兼容住宅用地。目前蓝光发展拥有该项目90%权益。

此前,蓝光发展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度,蓝光发展的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金额 855 亿元,同比增幅 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24 亿元,同比增幅62.91%;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149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5%,“全国化布局实现纵深突破”。

新京报记者 王海亮 编辑 武新 校对 李立军

首创置业一季度销售额139亿 新增厦门首个住宅项目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昱)4月4日晚间,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创置业”)宣布,2019年3月,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合称“该集团”)实现签约金额约48.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约83.97%;签约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7.91%。

2019年前3个月,该集团累计实现签约金额约139.1亿元,同比增长约63.2%;其中,北京地区的签约金额占签约总金额的49%,比去年同期减少3个百分点。该集团实现签约面积约5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35.6%。另外,截至2019年3月底,集团尚有认购未换签金额约10亿元正在办理换签手续。

另据公告,今年3月,首创置业新获厦门翔安新城项目,是该公司进入厦门的首个住宅开发项目,项目定位改善型需求。首创置业表示,未来首创奥特莱斯开业后,将进一步拉动区域内商业活力,快速提升项目价值。

新京报记者 赵昱 编辑 武新 校对 李立军

建业地产一季度销售额超128亿 同比增长近七成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昱)4月4日,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业地产”)发布公告称,今年3月,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合称“该集团”)取得物业合同销售额56.88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加约69%。该集团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82.7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约52.3%;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为6871元,同比增加约11.0%。

今年第一季度,该集团取得物业合同销售总额128.36亿元,同比增加约69.8%;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199.5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约64.0%;每平方米平均售价6432元,同比增加约3.5%。

其中,重资产合同销售额为81.71亿元,同比增长约44.4%;轻资产合同销售额为46.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145.4%。

在3月28日的年度业绩会上,建业地产方面表示,2019年重资产合约销售目标是635亿元,加上轻资产则接近900亿元。按照这个目标计算,建业地产已完成年度目标14.26%。

新京报记者 赵昱 编辑 武新 校对 李铭

杭州:大专及以上可直接落户,符合条件企业可建人才公寓

新京报讯(记者 张建)继宁夏、西安、南京等城市出台落户新政后,4月3日,杭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新通知未提及落户年龄限制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与杭州去年发布的人才落户政策相比,今年4月3日发布的通知并未提出对本科、专科学历落户者的年龄以及社保缴纳年限的限制。

2018年4月4日,杭州市公安局公布的《人才引进落户办理服务指南》要求,杭州市外户籍人口落户申请条件中,具有全日制紧缺专业大专学历者需满足35周岁以下的年龄条件,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者需满足45周岁以下的年龄条件。该类人才还应满足在杭落实工作单位,居住满1年及以上并连续缴纳1年及以上的社会保险。

此次的《通知》还明确,对年度缴纳税收1亿元及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根据纳税规模给予若干技术及管理岗位的人才名额,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可享受人才落户、子女入学、购买首套住房、车牌补贴等待遇。对年度缴纳税收5亿元及以上制造业企业高级技术及高级管理人才,可认定为杭州高层次人才并享受相应类别人才政策。

《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工业用地,按不超过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15%的标准建设人才公寓等办公生活配套设施;对在杭州年度缴纳税收额5亿元及以上的先进制造业或高科技企业,允许按不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10%的标准建设人才公寓等办公生活配套设施,并可在同一主体不同宗地内进行总体平衡。

专家:人才政策已成为二三线城市调整楼市的窗口

据中原地产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50个,从力度与数量看,刷新历史记录。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发布人才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井喷。

人才引进及落户政策的放宽是否会影响楼市?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各地频繁发布的规划,一方面有利于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现在人才政策已成为很多二三线城市调整楼市政策的窗口。2019年,尝到甜头的城市继续加码,人才标准继续降低,很大程度已经开始变成了劳动力之争。特别是西安、南京等城市,在2018年力度空前的基础上继续加码人才政策。

张大伟进一步表示,对人才要求的放宽变相地降低了楼市的限购门槛,一些地方将人才吸引来之后,推向本来就供需结构紧张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上涨预期。“大部分城市没有做好吸引人才后如何留住人才的准备,简单的吸引只能导致房地产市场波动。”

新京报记者 张建 编辑 武新 校对 贾宁

绿城一季度销售额255亿 完成年度目标14%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昱)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绿城”)公告称,2019年3月,该公司与其附属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称“绿城集团”)共销售2890套,实现销售金额约9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销售面积约37万平方米,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26444元。

2019年前三个月,绿城集团取得合同销售金额约181亿元,同比增长约19.87%;其中,归属于绿城中国及其附属公司的权益金额约为93亿元。而对应的合同销售面积约57万平方米。

此外,于2019年3月31日,绿城集团另有累计已签认购协议未转销售合同的金额约32亿元,其中,归属于绿城中国及其附属公司的权益金额约为19亿元。

此外,2019年3月,绿城集团以绿城品牌销售的代建管理项目(非投资项目)取得合同销售金额约3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26万平方米。2019年1月至3月,绿城集团代建项目累计取得合同销售金额约74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62万平方米。

综上,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3个月,绿城集团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金额约255亿元,同比减少约8.60%;总合同销售面积约119万平方米。

绿城中国董事会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张亚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年绿城集团的销售目标为1800亿元。照此数据计算,截至3月,绿城集团已经实现年度销售目标的约14.17%。

新京报记者 赵昱 编辑 武新 校对 李立军

房企3月抢收:一贯谨慎小心房企紧抓窗口期 25%毛利率就出售

本报记者 王营 实习生 陈惠 北京报道

2019年一季度楼市在“小阳春”不确定性争议中落下帷幕。相比2018年,2019年一季度政策层面热闹纷呈。“因城施策”、从“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防止房市大起大落”赋予了楼市未来走向更多扑朔迷离。有房企认为,2019年要更加小心谨慎;也有房企认为,2019年平稳向好。

3月“抢收”是2019一季度楼市关键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对于一季度这轮“抢收”,各家房企不遗余力。有资金链紧张房企不惜以“价”换“量”,有大房企坚持9折促销,也有一贯谨慎小心房企紧抓“市场窗口期”,坚持25%毛利率就出售。这足以见得,尽管调控放松之风频频吹来,但“活在当下”,“放弃幻想”是房企当前最大的认知。

房企销售3月复苏

近日,多家房企陆续公布第一季度销售业绩。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相较于2018年一季度同比接近50%的上涨,2019年一季度房企销售明显涨幅放缓。

4月3日晚间,碧桂园发布3月销售业绩,3月份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451.3亿元,同比增长2.16%,前3月权益合同销售金额1200.1亿元。至此三家房企巨头均公布了一季度销售业绩。中国恒大3月份销售明显增强,3月恒大合约销售金额549亿元,同比增长11.2%,环比大增155%,前3月恒大累计销售金额约为1196亿元,同比降26.1%。万科3月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73.7亿元,同比增长13.2%,前3月合同销售金额为1494.4亿元,同比降3.1%。

需要注意的是,碧桂园去年6月开始公布的数据为不含合营联营公司的销售业绩,不过,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碧桂园一季度整体销售金额在1700亿元左右,相比2018年同期的1879.7亿元,也存在下降。可见,三大房企巨头在一季度均出现销售业绩下滑,但是3月份出现回暖态势。

在房企巨头一季度销售出现下降的同时,部分中小房企“抢收”力度较大。4月3日,世茂房地产公布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合约销售金额为407.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3月份合约销售金额为192.1亿元,同比增长22%。此前,中国奥园公布的一季度合同销售金额为187.3亿元,同比增长约38%;融信中国一季度合约销售额253.5亿元,同比增长13.42%;富力地产前三月权益销售248亿元,同比上升约3%。另外,也有部分小规模房企数据下滑明显。中国金茂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公司累计取得签约销售金额共计283.3亿元,同比下降26.7%。

正处于债务高压之下的泰禾集团一季度抢收力度非常大。数据显示,泰禾集团一季度销售额为263亿元,排名第22(中指TOP100榜)。泰禾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从春节后首周15亿元,到2月破50亿元,泰禾北京90天抢收100亿元。其中,泰禾·北京院子二期、北京泰禾·金府大院等项目大幅降价行为尤为受市场关注。以价换量决心明显。泰禾·北京院子二期春节后首周到访客户累计1500多组,单日最高到访超800人。一季度的北京泰禾·金府大院累计接待访客6000余组、近2万人到场,在15天内便集中实现了20亿元的业绩。

对此,中指研究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一季度房企整体销售业绩保持平稳增长,内部的分化也更加明显,各阵营根据自身战略发展要求出现业绩增速分化,超级阵营“控速保质”增速放缓,第一阵营保证规模平稳发展,中型企业努力扩大增速追赶前端阵营。而一季度受到春节影响,通常会呈现1、2月份相对低,3月份同比增长现象,2019年2月同比下降较多,主要是销售时间短,春节返乡置业降温等因素,对三四线布局的房企影响略高,3月同比环比均大幅增长,主要是传统回暖节点、房企加快推盘,抢收一季度业绩有关。

降速与分化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分析,总体来看,一季度房企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新房销售金额同比小幅度增长。从不同月份来看,1、2月份楼市降温,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3.6%,降温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和弱二线城市,这部分地区房屋成交量明显下降。最终导致出现的结果是,恒大、碧桂园这类在弱二线、三四线城市布局多的房企,今年一季度销售增速下滑甚至是负增长,而在一、二线城市布局较多的房企,今年一季度增速就会表现较好。3月迎来楼市“小阳春”,节后购房需求出现反弹,楼市相比2月份出现回暖现象。

一季度的分化或许将持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2019年,房企对未来拿地判断各有不同。这意味着市场格局还将变化。

具体而言,万科的判断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大概还有20个点城镇化率的空间。而如果说第一阶段城市化以农民进城打工为标志,第二阶段的城市化已经开始,那就是都市圈化。比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以及中心城市都市圈等。这其中依然有很多机会,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中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个中心城市,各具不同的特色和能力,这在全球范围内也不多见,所以有机会;而恒大认为用一二三四线来划分城市布局的方法已经过时,他们衡定市场的标准是人口净流入和有无产业支撑,目前在恒大进入的228个城市中,都有人口净流入和产业支撑。恒大方面认为,回归一线城市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恒大66.2%的土储在一二线城市,33.8%在三线城市;而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长远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龙湖则表示,他们将继续坚守一线二线,低能级城市不是龙湖的目标市场;曾坚守一二线的融创中国未来可能会向三四线城市发展。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表示:“为了规模三四线城市肯定也要去,但是要看哪些三四线,比如广州周边的一些三线城市可能比很多二线都好。所以三四线肯定要去的,但差别很大,需要选择,浙江、广东大部分地区我们都会去。”

“2019年,新房销售市场会继续低迷。虽然有少数东部地区市场会出现反弹,但是全国大部分城市还会延续降温态势。根据易居研究院年初测算,2019年与2018年的成交面积相比将会出现7%左右的负增长,成交总金额基本上持平或略增。不过,市场集中度仍然会加剧。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的房企其增速排名会依旧靠前,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关于房企城市布局选择,龙头企业目前的基本共识是,优先考虑对一二线、强三线城市进行布局,而对于弱二线、中西部三四线城市,行业龙头企业则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因此,房企今年的城市布局与去年相比出现了较大差异的分化,少数二线城市土地市场重新开始火爆。”杨红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