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寒门不寒 贵子确贵
每年到了6月份,高考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近期高考结束不久,有关什么寒门贵子之类的话题层出不穷,诸如什么什么村里的贫困家庭出了个高考状元之类之类。但非常遗憾的是,大多数媒体,把“寒门”用错了地方。
不少人经常调侃和自黑,以寒门自居。但扎心的是,放在历史长河里,你连寒门也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布衣或是黔首。要说“寒门”这个词,并非指的是平民老百姓,或者是穷苦人家。实际历史上称为“寒门”的这群人,可真不是穷苦人家。
《晋书·刘毅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寒门就是对应的是比士族要低级的那群人,诸葛亮在《出师表》表明自己的身份都可以看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那么可以看出古代对平民百姓一般称为为布衣和黔首,并非寒门。
实际上寒门这个群体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是古代家族走向士族这个高端的群体的过度群体,只有是寒族才能走向士族,而普通百姓是完全没有机会直接走上士族这个群体。而寒门这个群体的大多以商人或小地主为主又或者是落魄贵族,在经济实力上有较强的基础。也正因此,这些家庭出身的人,是有经济实力读书学习的,力争参加科举的,所以才有寒门士子一说。对于当时的平头老百姓,又没有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更是天天还要为生计问题奔波,哪来的银子去读书学习。
但对于这些寒门士子来说,通过努力学习或机缘巧合,改变寒门的命运,让自家的寒门更进一步,是很有可能的。

02
—
五阿哥的娘 侍妾逆袭
那么高考完了,接下来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到来,不知道提及暑假,有多少人会想到被一部电视剧支配的恐惧。
想必客官莞尔一笑,定是给出了还珠格格的答案。
今天来说说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同学,五阿哥。五阿哥小的时候不仅是聪明还十分的好学,长大一点,等到少年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武术一类的,比如说骑马、射箭等等。毕竟满清是马背上打天下的王朝,所以骑射一类对他们来说十分的重要。但他也不放弃文学一类的学习,十分博学多才,除了汉语,又不忘学习满语和蒙古语等等。甚至在那个科学不发达的年代,还学习天文、地理、历算等等。
不过在说五阿哥之前,先得说说五阿哥的娘,珂里叶特氏,也就是后来的愉妃。
愉妃是何许人也呢?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五月初四,员外郎珂里叶特·额尔吉图的家中生下了一个女儿。额尔吉图在官场仕途上并不如意,郁郁不得志,很难有晋升的机会,不过他很难想象,未来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被未来的皇帝看上,成了皇亲国戚。
根据史料记载,其实愉妃初期是很不受宠的。不受宠的原因很简单,她是被蒙古族进献的,因而打开始就低人一等了。蒙古族一直都会向皇家敬献蒙古女子,因而蒙古族的嫔妃也就有很多,对她的关照也就不会很多,再加上她的父亲在朝廷中不是很大的官位,在朝廷中没有很大的权利,也就不用太多的顾及她的家庭,自然更加没多少宠爱了。
因此,放在当时,说一句愉妃出身寒门,并不为过。
不过愉妃作为落魄贵族,的的确确在机缘巧合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摆脱寒门更进一步的重任,这就算是落在了愉妃的肩上。
雍正年间,朝廷遴选八旗秀女,额尔吉图的女儿珂里叶特氏(愉妃)是为数不多入选的蒙古族女子,随后,珂里叶特氏就被分给了皇四子弘历,成为了弘历潜邸的一名侍妾,称之为格格,当时谁也还没有人知道乾隆以后是否会继承皇位。如果弘历没有继承皇位,那么当然也就不会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历史了。
在雍正时期,乾隆还没有登基前,就入亲王府侍奉的珂里叶特氏,地位并不高,并不受乾隆的喜爱。乾隆继位后,珂里叶特氏作为弘历潜邸的旧人被封为海贵人,居住于永和宫。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珂里叶特氏在永和宫中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小皇子,这位皇子排行第五,他就是后来的五阿哥永琪。乾隆登基后只给了她“常在”的称谓,作为亲王府就开始跟乾隆的人,只获得“常在”的身份,可见乾隆着实不喜欢她。到后来乾隆才封她为贵人。

当年十一月,珂里叶特氏因生育皇子有功,终于母凭子贵,被晋封为愉嫔,从而获得了内廷主位。乾隆十年正月,贵妃高氏病重,乾隆将其晋升为皇贵妃(慧贤皇贵妃),同时纯妃苏氏晋封为纯贵妃、娴妃那拉氏晋升为娴贵妃、魏贵人魏氏被晋封为令嫔,而珂里叶特氏则被晋封为愉妃。
但刚出生的五阿哥也并没有得到父皇的倍加宠爱,贵为阿哥却也时常被忽略,可谓贵为皇族胜似寒门。当然这与五阿哥的母亲,愉妃并没有很受宠也有关系。
我们都知道,乾隆最爱的还是富察皇后,乾隆皇帝十分钟爱富察皇后所生的皇子永琏,在其六岁时就秘定为皇太子,而这时的乾隆皇帝才不过二十六岁,如果不是对妻子有着至深的感情,怎么这么宠爱一个孩子呢?但令人惋惜的是,永琏被正式册立为太子之后,因为风寒而夭折,年仅九岁。儿子的夭折给富察皇后带去了巨大的打击,更不幸的是,七年后,当她再诞下一子时,噩运又一次降临在孩子身上,小皇子未满两岁便夭折了。
03
—
短暂的C位人生
至此之后,五阿哥就走到了舞台中间。
五阿哥不止是学习好,品行也十分的优良,放在现在就是妥妥的一枚三好学生呀!五阿哥也逐渐成了乾隆最喜欢的皇子之一,乾隆甚至还有过立他为储君,将皇位传给他的想法。但是乾隆也不止是因为五阿哥的品学兼优而喜欢他,更是因为五阿哥十分的重孝道。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乾隆所在的九州清晏突发大火,彼时正赶上大风天,火势十分凶猛,乾隆被困在大殿内,而诸位皇子亲随迟迟不来救火。危急关头,只有五阿哥永琪翻身冲入火海,将父皇背了出来,这一举动令乾隆至死难忘。而当时乾隆的弟弟和亲王弘昼都没有及时去救兄长。事后,乾隆对和亲王的行为大为发火,对五阿哥舍身之举非常感动,乾隆一度曾想把他做为秘密立储对象。
但好景不长,乾隆三十年,五阿哥不幸染附骨疽病,乾隆为了鼓舞儿子战胜病魔,晋封年仅24岁的永琪为和硕荣亲王,足见乾隆对五阿哥的重视,更是希望激励他安慰他。可惜最终,当时的医疗水平还是不足以挽救五阿哥的生命。真可谓天妒英才,五阿哥去世那年,仅仅二十五岁。
失去了唯一寄托的愉妃颇为可怜,没有了乾隆的宠爱,也没有了儿子,日子很是孤单。而她就在孤寂和对儿子的追忆中度过了下半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她的一生没有受到皇帝的宠爱,做了四十七年的愉妃,在去世后,才被乾隆追封为“愉贵妃”,可见她的一生是很悲凉的。
乾隆对永琪的喜爱和惋惜也是十分明显,在爱新觉罗·永琪病逝之后他曾言:“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04
—
安息吧 少年
五阿哥去世后,择址风水宝地下葬成了头等大事。
之后乾隆钦定,爱新觉罗·永琪下葬于现在的北京市密云区,墓葬规模宏大,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定亲王墓又称太子陵,是清朝长达260年之久的皇家风水禁地。在永琪下葬之前,这里就已安葬了乾隆的长子定安亲王永璜、三子循郡王永璋,是清朝唯一的一个埋有三个成年王爷的坟墓。
永琪过早去世,令乾隆悲恸,二十余年不能释怀,但也并没有更宠愉妃,反而冷落更多。乾隆晚年曾对诸臣说“朕视诸子,更觉皇五子贵重,颇属意于彼”,也正是因为这段话,彼时清人皆传乾隆本意传位于永琪,永琪若在,断然没有嘉庆什么事。永琪的陵墓坐落在现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杨各庄村,墓葬位置极佳规模宏大,陵园占地360多亩。
《密云县志》记载,永琪墓脚踩莲花山,头冲凤凰山,背靠苇子峪、麻子峪、鹞子峪等绵延的山岭,中间有月河奔腾流过,整座陵墓被山山水水环绕。陵园外绕一圈高3米的琉璃瓦红墙,内中汉白玉石桥、碑楼、宫门、朝房、享殿相连,仅享殿就有20间,陵园内外广植松柏,愈发威严肃穆。

那个年代盗墓盛行,为何五阿哥的墓并没有有一丝一毫被毁的痕迹?
顺治元年5月,清军破墙子岭入关,进占北京,定鼎中原。7月,顺天巡抚移驻密云城,此后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八年期间,密云作为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政治、军事地位成为清朝盛极一时的皇家胜地。因此一直驻扎着大清火器营,故而闲杂人等都不敢靠近陵园,即便陵园外的树木,也不得擅自砍伐,由此永琪墓得以非常完好的保存了数百年。
05
—
新时代遇拆迁
五阿哥也难逃拆迁命运。
数百年来的密云,都是群山环抱,环境清幽的风水宝地。时间一直走到了1958年,因国家计划修建密云水库。修建水库前,库区的百姓都要迁徙,而永琪墓恰恰处在库区范围,故而也受到考古专家的注意,决定主动发掘,仔细清理。考古队来到陵园后,率先拆除了整座陵园的地面建筑,而后深入勘测永琪墓,发现保存完好,尤其地宫从未被开启,故而十分激动,立即展开发掘。

不愧是被乾隆看中的皇子,地宫封门挖开后,内中修缮格外精美,所有随葬品原样未动,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显灼灼生辉。埋藏了数百年的玉器、金器、银器数量巨大,永琪的棺椁也保存完好,地宫非常干燥没有渗水。考古清理完毕后,随葬珍宝被一一收录进博物馆珍藏,有不少珍品现在都能在首都博物馆里一睹芳容。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永琪墓的发掘中,亲临现场的专家发现,其地宫建制完全高于亲王,属太子规格。足见五阿哥永琪在世时,乾隆确实有令其承继大统之意。
密云文史文物三字经云:“清建筑,王爷府,大公主,早作古,迁复建,何辛苦,启民智,展文物,古建群,新用途。”
06
—
新中式 新生机
五阿哥永琪仅仅活了二十五岁,而他的生母愉妃却活到了七十八岁,在古代已经算是很长寿的了。父亲乾隆更是活到了八十九岁高龄。父母的长寿基因是一点都没有遗传到。因此乾隆将爱子安葬在不老屯以求长命百岁。
关于描述密云风水宝地的文章,从古至今,真是数不胜数的。用密云山水甲帝都来形容并不过分。密云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古有“京师锁钥”之称。
京城惜春去,此地正当时。密云的气候相较城区,也会低上几度。古老的中式建筑群历经几百年沧桑已经消失殆尽,而如今,在密云这片古老的风水宝地上,焕发了新的生机,一片新的中式建筑群孕育而出。357138平方米占地面积,180945平方米建筑面积,185栋,0.6极低容积率,185栋中式独栋院落。
观唐云鼎,将最纯粹的中式建筑,融入现代元素,择址密云这片风水长寿之地。
华夏文明绵延数千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长出不同的文化气韵。汉唐浑厚、宋朝精雅、明清建筑更胜在了园林之美,中式产品依托不同的时代风格和文化形态,根据地域特征与文脉特点,为每一块土地匹配适合它的产品。
观唐云鼎园内建有御园、瞻园、沈园、梅园多个园区,总面积为13.6万平米,可以说是有山有水,绿意盎然。不仅将中式建筑很好的传承下去,更是将园林之美踵事增华。




观眺荣王太子陵
唐香何时梦觉醒
云泉终是得闲身
鼎湖假隅数千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