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漂毕婚族买房故事:为凑首付卖了县城两套房
真二网 二小姐
2017年,已经过去了3/4。日复一日的忙碌,灯红酒绿的街头闪过每个焦虑而疲倦的身影。
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大学再到毕业。村头的杨柳树或许已经经受不住岁月的侵蚀而腐朽了,隔壁卖豆腐的大妈也随着子女搬到了县城,曾经的小伙伴们也都开始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在时代这个大年轮下,我们这些小人物也不可避免的被搅动、被带动,烙下这个时代的印记。
1月23,农历腊月二十六,正是郑州的大雪天,天冷的人发颤。也许是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缘故,年关将至,小区显得有些冷清,大片大片小区整整齐齐的码在一片寂静里。
这天,阿月和丈夫小李提前一小时下班,回到出租屋里收拾第二天回家的行李。这是一套48平米的一居室,房间整洁有序,阳台上的小松柏还坚挺着他的翠绿。
2016年7月,两人结束了7年的恋爱长跑,在郑州领了结婚证,从此加入郑漂夫妻大军。小李研究生毕业就结了婚,成了名副其实的“毕婚族”。婚后,拥有属于的自己房子成为了这个小家庭的大梦想。
辗转大半年的时间,他们经历了郑州房价的暴涨以及楼市调控新政,而首付一直是横亘在两人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
终于,去年12月份,阿月和小李终于凑齐了首付。像大多数80后夫妻一样,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在郑州买房,成为两家人共同的大事。父母都是农民,靠外出打零工赚取养家。为了首付,两家人分别卖掉了县城老家的一套房,并拿出了所有积蓄。
留在郑州
阿月和小李生于80年代末,差一点就可以抓住90后的尾巴,两人都来自贫困的小县城。3年前,大学毕业的阿月考上了郑州的事业编,小李则继续在郑大读研。
小李的父母其实不大希望唯一的儿子留在郑州。老两口身体不太好,希望儿子毕业后能离家近一点。
但顺利拿到郑州户口的阿月却对留在郑州十分坚定—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和父母享有更好的医疗条件,不管怎样都要留在郑州。
这是很多郑漂一族留在郑州闯荡的初衷。阿月一个月薪资到手4800左右,小李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的基层单位工作,每月薪水5000多点。夫妻二人虽然过着月光生活,但两人一起游泳、看电影,一起参加了马拉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疯狂的楼市
可是一说到买房,两人眼中闪过一丝失落,这大半年的紧张焦虑让他们疲惫。小李说:“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没关注过房价,觉得暂时和自己无关。现在想想那时候自己就应该开始关注楼市。”
而在阿月的心里,买房结婚,这是必然的要求。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接受的家庭教育也让她本能的抗拒不安全感,而“买房”无疑是这个25岁姑娘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领证不久,两个人就开始看房。没有看房经验的夫妻俩被当时疯狂的楼市吓了一跳:“中介都没时间搭理我们。每次出来一套房源就问我们要不要,当时不要,可能下个月就涨了好几万,再去看就已经没有了。”
两人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在中介的带领下四处看房,看完3—5套才精疲力竭地回到家,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压力让他们紧张焦虑起来。
你呢?生活在郑州,也许已经买房、或者正在买房的你们,还过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