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至2015年全国共有近4000个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发展迅猛的同时,城市综合体的同质化、简单复制、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也浮出水面,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但对于业内“城市综合体供过于求”的言论,华贸中心创始人房超先生并不完全认同:“当前同质化、低水平的商业地产的确严重过剩,但地标型的高端城市综合体不是多而是太少,引领市场的、最好的产品任何时候都是供不应求。”
在15公顷有限土地上,华贸中心打造了繁华国际商圈,汇聚近2000个品牌、5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每年为国家带来近百亿元税源,提供了土地价值最大化、城市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经典案例。
赋予地段新价值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2007年之前,北京CBD的核心是国贸中心。2007年华贸中心整体投入运营之后,直接推动CBD东扩而成为新核心,从此CBD出现国贸、华贸“双核”高配的新格局。2008年,政府指定的三大国际金融品牌聚集区中,国贸中心、华贸中心赫然在列,已成为北京国际化的重要符号。
而在华贸中心启动之初,项目所在的大望路周边仍属于纯粹的城乡结合部,当房超先生提出建造高端城市综合体、打造与世界同步的商圈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想法太疯狂、太不可思议。潜心研究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巴黎拉德芳斯、东京六本木等世界经典建筑综合体之后,房超先生力排众议确定项目定位,他认为虽然该地段位于城市边缘地带,但西邻CBD、南接东长安街沿线,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节点,如果为追求利润做成“普通住宅+大型超市”,不仅将错失历史机会,而且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美国万豪集团决定将丽思卡尔顿、JW万豪两座酒店同时落户华贸中心,并在2003年项目刚刚启动的“非典”时期与华贸签署文件确定合作关系,这给了房超先生最大的信心,也标志着项目定位的初步完成。在此之前,万豪集团在北京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选址过程,华贸中心令他们相见恨晚。
正是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稀缺土地资源的深刻认知,华贸中心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商业地产新模式:营造、运营一体化,持续提升。上游寻找资金、合作伙伴,中游整合KPF、BENOY、EDAW等全球一流团队进行开发建设,下游布局品牌、招商经营,一步步完成国际大都会的规划蓝图。土地的真正价值并非能卖多少钱,而是其承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能否达到平衡和谐的最佳状态。
华贸中心摒弃了赚快钱、快速扩张的模式,选择了一条更加长远的道路,通过不断提高业态效率,为地段赋予新的价值,打开了土地价值持续增长的无限空间。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华贸中心创造了一个国际化商圈,为城市创造了好地段。
改写城市格局造就城市价值最大化
市场中快速复制的商业地产项目遍地开花,但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城市功能核心者屈指可数,华贸中心的成功提供了“对城市负责”的理想方案。实践证明,只有华贸中心这样根植于城市的城市综合体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房超先生认为:“建筑作为组成城市的一个分子,会影响城市的市容、交通、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因此一座建筑或房地产项目说到底是一种经济形态。”
地处商务活动最活跃的北京CBD,华贸中心设立的首要目标便是为世界500强等著名跨国公司提供理想的办公空间。为此,所有商务环境所需要的硬件配置都力求达到国际最新标准。空调是VAV的,电梯是群控智能化的,将乘客的等待时间控制在20秒之内,写字楼45度角面向东长安街的独创设计,保证了使用者景观视野以及采光的最大化。华贸中心还未正式竣工,便成功吸引了巴西航空、德意志银行、瑞士厉峰集团、万豪集团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陆续签约入驻。
在正式招商运营阶段,华贸中心严格把控入驻企业的水准,“以世界500强、国际金融机构、知名跨国公司及行业领袖企业为主力客户”。如今,德意志银行、蒙特利尔银行、渣打银行、瑞士银行等多家世界500强银行选址华贸中心,缩短了北京与上海在吸引国际金融机构总部方面的差距,推动了北京CBD与金融街的角色明晰化。200多个入驻公司中,金融机构多达120多家,占比近50%;亚洲总部、中国区总部等重要机构69家,不论是规模还是品质,其国际金融品牌聚集区的效应都极为突出。
立足于城市运营者的高度,华贸中心引进丽思卡尔顿、JW万豪两家国际酒店进驻。其中,丽思是世界顶尖奢华酒店品牌,之前从未进驻过北京;而JW万豪则是“超五星”酒店。两座享誉世界的豪华酒店同时开业,大大提升了北京市的高端商务接待水平,投入运营后即成为到访北京的国际政要、名流巨星首选下榻地。
而商业方面,华贸中心继续创造所向披靡的佳绩,2000个著名时尚品牌在此汇聚,GUCCI、CHANEL、LV等国际大牌的每季新品与巴黎店或纽约店的展品保持同步,北京SKP开创买手集合店等购物新体验,并连续六年蝉联全国销售额第一。
2008年,华贸中心被政府认定为国际金融品牌聚集区;2009年,华贸中心直接推动北京CBD东扩正式成为CBD核心区;而如今华贸中心已正式完成国际金融生态圈的构建。华贸中心的发展轨迹始终与北京城市的发展轨迹保持高度一致,为北京树立起现代名城的国际形象。
勇担社会责任力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除了将自身发展积极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之外,华贸中心更是不遗余力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导向,在交通、环境、慈善等方面都身体力行地起到了行业引领者的典范作用。
为协助缓解交通拥堵的“城市病”,华贸中心在建设之时,主动将北京SKP(原新光天地)和华贸购物为中心由北向南让出80米,给行人及车辆富余出更多自由的城市空间,并出资修建地铁1号线大望路站至西大望路口西侧地下通道和地面出口、西大望路口东侧至华贸中心地下通道以及出站口。由此,人们可以直接从地铁站走地下通道抵达商场和写字楼,大大减轻了地上交通压力。据悉,华贸中心每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但途经此处的人却基本不会为“停车难”而犯愁,在占地15公顷的商圈里有多达5000个停车位,并且商场与写字楼的停车场可共用。在寸土寸金的CBD,从地下到地面,再到地上,华贸中心舍小利让大利,将建筑完美地融入到周边环境之中,做出了极具建设意义的改变。
近年来,“华贸绿”成为业界耳熟能详的热度词汇。华贸中心的屋顶绿化面积达到30000平米,是北京屋顶绿化面积最大的商业项目。2015年1月,华贸中心前瞻性地启用光伏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超过100个,成为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繁华商业区光伏供电站。目前,地上智能光伏充电的日均充电车次最高可达900辆,日均充电量最高可达两万度。华贸中心积极推进新能源的举措吸引了特斯拉的高度关注,双方达成全方位合作。2017年5月,亚洲最大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在华贸中心亮相,可同时为20辆特斯拉快速充电。在其他地产行业还在摸索绿色能源、环保节能与自身项目之间的结合路径时,华贸中心已站在时代的前端,成为值得城市管理者参考学习的经典标杆。
鳞次栉比的恢弘建筑,万花筒般的华丽影像,总容易给人以距离感,但在华贸中心,任何群体、阶层都可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属。自闭症儿童公益画展、“情系灾区,大爱无疆”爱心捐赠笔会、摄影主题慈善拍卖会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公益活动精彩纷呈;“女士专用停车位”、“护花使者”冬季夜送、呵护妈妈的专业母乳室,展现出华贸中心暖男般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早餐计划、绿色环保兑换、羽毛球比赛、志愿者服务、高端金融沙龙等量身定制的多元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白领精英们的日常生活。
很多漫步于华贸中心的人,都会在一块黑色大理石碑前驻足,上面赫然地写着“对城市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阐述,这对于华贸中心背后的运营团队来说,不仅仅是一座丰碑,更是企业实现百年之梦的根本所在。无论是办公、酒店,还是逛街、居住,华贸中心追求的都是极致的体验。华贸中心正是要做“世界的商圈”,一个集聚世界各地船舰的港口,一个与世界其他顶级商务区零时差的平台,让所有置身于此的人都能得到向往的那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