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中国指数研究院和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主办的“2017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金隅喜来登大酒店举行。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全国基础物业管理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元,物业管理行业将成为万亿级市场。
2017年3月,“两会”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指出,“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竞争力”。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技术的应用和资本市场的青睐为物业服务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领军品牌,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荣膺物百双会组委会颁发的“2017中国物业服务首选物联网平台”。
那么什么是物联网呢?“物联网这三个字听起来很简单,却包含了很广的应用范围和丰富的内容。实际上,我们身边的门禁卡、公交卡、二代身份证、条形码、二维码、智能手环等等都是物联网的一部分,所以物联网的技术并不是新出现的,而是各行各业信息化升级的一个概念。”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超越时空,而以互联网为基础,加入传感技术的物联网,则进一步将信息互通从人与人之间拓展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真正实现万物相联。
特斯联定位为“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通过智能硬件、智能工程、云端平台、多场景智慧解决方案,把众多智慧社区、智能建筑单元一视同仁、连点成线、成面、成规模,逐步构建智慧城市“广域网”。
“以人为本,以物互联”
特斯联科技副总裁谢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物联网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人,这也是特斯联的立足之本。
特斯联在2016年,陆续为上海13个辖区的旧小区改造,约4万个入户单元门,占上海整体住房总量近1/4。在获得光大旗下基金和IDG联合投资后,这家以智能硬件起步的初创公司试图从城市的毛细血管入手,让早期偏重顶层设计、落不了地的智慧城市变得“接地气”,自智慧社区、智慧建筑等用户身边场景入手,撬动万亿级的物联网市场。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案例之一的田林十二村,村中6000名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有近1400人,其中又有一部分是独居孤寡老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需要倍加关注。细心的居委会向特斯联提供了一份需要重点关注的孤老名单,如果72小时内没有出入记录,系统就会在后台报警,提醒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而在此之前,居委会与老人之间传递该信息的方式还十分“复古”:在窗台上放个花盆作为“暗号”。
特斯联的解决方案也逐渐打动了区域管理者。2016年下半年,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局和综治办开始采用特斯联的智慧城市人口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将线下智慧门禁与传统视频监控按时间轴匹配,万一有需求,民警不必再从头到尾翻看视频,调取相近的通行时间视频缩小筛查范围,效率呈几何倍数上升。
在谢超看来,特斯联在做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特斯联认为,一座城市由社区、写字楼、商场、医院等多元场景的细胞单元组成。如果要打造一个完整、深入的智慧城市,首先要智慧化地改造这些城市的细胞单元,并彼此串联,最终实现由下而上的智慧城市。物联网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技术途径。
物业集中度上升“两大囧”:大“孤岛”、深“鸿沟”
2017年3月,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物业服务行业2016总结&2017展望》研究报告。
报告权威指出,物业服务企业规模持续扩张,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其扩张手段主要是:借助开发商母公司,大幅提升管理规模;兼并收购,有效扩充企业管理面积;提升管理能力、服务品质,强化企业竞标能力。
物业服务企业规模做大、行业集中度上升本是行业幸事,但问题也接踵而来:“孤岛”越来越大,“鸿沟”越隔越深,堪称行业集中度上升的“两大囧”。
所谓大“孤岛”是指,随着万科等管理规模约5亿平方米物业巨头的出现,每家巨头都希望把智慧社区大数据等掌控在自己手中,置物业公司服务长项于不顾,与特斯联这类技术平台公司拼起了技术研发、生态构建,“弃长取短”。而特斯联作为技术第三方,能以开放心态融合一个个数据孤岛。
另一方面,因为中小物业服务公司规模小、实力有限,其物业管理进行智慧化、物联网乃至大数据、人工智能建设的能力几乎等于零,因而与巨头们的服务能力“鸿沟”越来越深,完全无法适应业主需求。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便是像万科这样的物业巨头,其管理的物业面积也不过全国物业面积约1%,且因为一个区域内的项目过少,完全无法产生平台规模效应,进而投入高,却无法产生盈利模式,客观上给物业费提价造成很大压力。
基于合作共赢原则,擅长技术研发和生态布局、规模发展的特斯联科技,也因成功破解上述“两大囧”,成为“2017中国物业服务首选物联网平台”。
特斯联金融助力未来建筑进化
“在特斯联看来,物业服务的物联网数据应用刚刚开启,可视、洞察、预见是必经的三个阶段。用不了多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将成为物业高品质服务标配。”谢超说,“而当前物业服务行业集中度上升也带来‘后遗症’,只有通过特斯联这类第三方技术平台才能解决。”
作为一个基于Paas架构和大数据架构、独立开放的物联网平台,特斯联能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标准的物联网应用接口,通过在平台APP上集成各类O2O服务,打破数据信息孤岛障碍,对多维场景进行串联打通。就智慧社区这一块来说,目前市场上一类是万科、龙湖等出于品牌战略准备自建物业APP地产公司,另一类是同样希望拥有自己社区平台入口却希望依靠特斯联这样的专业技术第三方或并不希望牵涉大量资金投入的物业公司。特斯联把前者接入到统一大平台,形成城市级平台的用户规模和“化学反应”;为后者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物管、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在写字楼等能耗突出的建筑内增加一个可视化智能操作系统——特斯联ABAS BI超级楼控,为建筑设备加装传感器,同时汇集能源、设备、人员通行与停车管理大数据,方便实时监控管理。
特斯联ABAS BI超级楼控的节能率可达30%以上,加装后可使物业费用降低10%-30%、人员管理费用降低20%-30%、设备运行费用降低20-40%,并将有效提升管理的合理性与使用人员的舒适度。该系统集成暖通空调、给排水、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电子巡更、公共照明、客流统计、信息发布等各子系统,是未来建筑名副其实的“中央信息枢纽”。
更为惊艳的是,据特斯联科技副总裁谢超透露,这样一个工程的造价一般在400万-500万元,而特斯联科技支持通过基金的方式主动投资,与物管企业共享节能收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特斯联科技可配套定制化基金产品,极大降低企业资金占用量,缩短回款周期,助力特斯联“未来建筑”和“未来城市”业务的快速复制与扩张。同时,特斯联科技将紧跟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科技发展核心的时代趋势,以战略合作与股权投资的形式,培育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技术,将之与特斯联现有业务深度整合,全面布局商业智能化产业,从而构建特斯联全面强大的业务生态体系。
评选委员会——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专家、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特斯联科技本身既非房地产商物业转型,也不是传统物业的‘互联网+’公司,而是独立的第三方物管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因此,特斯联科技能够确保以开放心态对待每一家合作企业,不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这也是特斯联科技获得众多地产、物管企业认可,帮助传统物业公司转型升级,尽快做大移动物联网市场,与众多物管机构构建共赢价值生态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