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智慧房产北京1月30日讯(陈婷婷)沿着京藏高速一路向北,驱车220公里,便抵达崇礼太子城村。在崇礼成为2022年冬奥会赛区之前,这个叫太子城的村子还鲜有人知。
去年9月,李洺震的新工作就从这崇山峻岭的山坳里开启。生于1989年的李洺震,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初次见到他,他还穿了一身正装,逻辑清晰,用词简约,谈吐间不显山不露水,聊起工作时沉稳而专业,脸上写满青春朝气。
他是崇礼太子城小镇的一名结构工程师,自去年项目动工初期就加入了负责开发的中赫太舞团队,时间虽短,如今已是轻车熟路。“这是一份自豪的工作,能参与奥运会项目的建设,一生大概只有这一回。”言语间透着一股不言自明的自豪。
从11月份开始,崇礼太子城小镇的日平均气温降至零下15摄氏度左右,极寒天气接连而至,施工现场陆续进入冬歇期。
作为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配套项目,太子城小镇将承担冬奥会期间赛事颁奖、贵宾接待、交通换乘、会议会展等任务。
李洺震所在的便是施工重点区域,包含了冬奥颁奖广场、冬奥塔等重点内容,冬奥会的109枚金牌其中有51枚金牌将会在这个颁奖广场上完成颁奖。
即便只是整个工程中的小小一员,这份工作对他而言“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零下三四十度是常态 进度、质量、安全最重要
9月,崇礼迎来第一场雪。“这个项目的可施工时间也就在4月份到10月底,有效施工时间短,这也使得时间更加紧迫。”李洺震加入项目后,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圆满完成进度目标,除此之外还负责工程上的外部联系。
“进度、质量、安全,这三项可以说是我最大的KPI考核。”李洺震说,尤其是进入冬歇期,防冻胀、防风、防火成了重中之重。作为中赫太舞承接的国家奥运工程项目,高标准成品保护,成了冬季的首要工作。
往常,李洺震凌晨四五点从北京市区出发到达崇礼,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自从来到崇礼,再也不说北京的冬天冷了,在外面一分钟直接手被冻到没知觉。”动辄零下三十四度的极寒天气,为越冬维护带来不小的考验。
李洺震说,进入冬季维护期以来,项目每周都需要巡检,基本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开始进行日常巡检;每周组织两到三次大的巡检,包括抽、排水,水位高低以及水温是否达到标准。
“每一项工作看似很小,也很寻常,但都很重要,不能出现一点纰漏。”
曾经海外派驻两年没回家 过年就在酒店看春晚
人们常说,激情与汗水成就过去,理性和执着铸就未来。今年是李洺震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他说,“刚开始工作时,每个月拿很少的工资,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工作量非常大。遇到项目抢工期,有时候冬天连续两周没回家。”
“当时满腔热血,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即便施工现场遇到极端天气,还是会爬上脚手架,去检查工程质量是否有问题。”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让李洺震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
2013年-2014年期间,李洺震曾在某海外项目外派驻场,两年时间没有回家,过年时就在酒店看春晚。而在此之前,李洺震从未离开过父母,离开过北京。
“做工程建设是一项需要吃苦的工作,我父母平时都比较支持,趁年轻就应该多接受锻炼。”作为家中的独生儿子,李洺震身上却没有半点娇奢习气。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有春节不回家的经验,现在做奥运项目,即使24小时待命,也不觉得什么。”李洺震淡淡一笑。
“奥运情结”、“国安球迷” 成为工作的源动力
李洺震身上有着深厚的奥运情结,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当时还在读高中的他就做起了奥运志愿者。除此之外,他还是忠实的中赫国安球迷。
李洺震说,“加入太子城小镇项目之前,是纯球迷的心态;而接受了这份工作,就多了一份责任与荣耀。 中赫国安“永远争第一”的球队口号也在工作中时刻鞭策着我前进,让我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能感到使命感、责任感,发自内心把更多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
在李洺震看来,奥林匹克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国安球迷,也需要这种努力拼搏的精神。
据了解,太子城小镇总建筑面积约为120万平方米,预计2019年9月30日完成全部主体工程,2020年9月30日正式开放运营。
工期紧、任务重,是摆在面前的巨大考验。即便项目前方进入停工期,后方的工作仍在紧锣密鼓推进。为了达成施工目标,后方装配式配件生产、设计管理及各合作单位统筹协调等工作一刻未停。
在奥运工程背后,像李洺震这样坚守岗位的并不在少数。“春节期间有突发事件,一定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遇到任何情况,严阵以待。”李洺震不无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