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21天,袁春的“老虎、孔雀”双面纵横

(腾讯房产陈婷婷 发自北京)12月21日下午15点,身穿黑色上衣,搭配蓝色牛仔裤的袁春,坐在鸿坤集团二楼的会客厅里,首次以鸿坤地产集团总裁的身份露面。主持本次媒体见面会的是市场营销总经理孙霞,她也是鸿坤地产集团的一级合伙人。

这是袁春履新鸿坤的第21天,也是自1996年投身房地产行业第21年的尾声。袁春的身后,是一面以“悦跑”为主题的背景墙,恰似在暗示一个新的开端,将以即将奔跑而来的2018年为起点。

“你们知道老虎和孔雀的个性分析么,我就是老虎和孔雀型,来鸿坤之前,我压根儿就没有做过你说的调查,我没有看过报表这些东西,包括我从中海去龙湖,也没有做过这些调查,就是投缘、合拍,又觉得能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面对业界对他“突然”跳槽的猜疑,袁春表示最吸引他的还是董事长赵彬本人,以及和鸿坤的高度契合。

在职业经理人圈子里,PDP(Professional Dynamitic Program)是一项流传甚广的行为风格测试工具,分别用老虎型、孔雀型、考拉型、猫头鹰型和变色龙型5种动物来代表一个人天赋中最擅长的做事风格。

袁春笑称,老虎型擅主导,要掌控全局,孔雀型乐表现,要协调人际关系,而他属于两者皆有。

袁春21年的职业轨迹并不复杂,2010年,他从中海地产加入龙湖集团,在龙湖任职的近八年间,先后担任龙湖杭州公司总经理、龙湖集团公司品牌及营销部总经理、龙湖集团副总裁。多年的高管经历,“老虎型”的掌控与“孔雀型”的协调均发挥得游刃有余。时至今日,鸿坤带着千亿目标挖角,袁春领牌受命,其双面纵横的“平衡”哲学也许便是促成这次合作之精髓。

鸿坤全国化与袁春的“老虎型”掌控面

成立于2002年的鸿坤集团,发迹于北京西红门,迄今深耕达15年之久。谁也不能否认,独具特色的“西红门模式”是一个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循的都市圈典型样本,整个片区覆盖商业综合体、社区商街、商务产品、产业园区等领域,有鸿坤中心、鸿坤广场、鸿坤•新都荟、鸿坤谷等四大商业地产产品线,打造了一个200万平米之大的社区。按坊间的说法,鸿坤可以说是西红门、甚至大兴的另一个代名词。

然而,在袁春眼里,即使背负千亿目标走马上任,“复制”仍然不是完成KPI考核的关键途径。“当空间和时间发生变化后,很难简单说西红门模式怎么去复制,这并不能代表鸿坤。但是这个思路可以借鉴,就好比整个区域开发的思路可以借鉴,包括后期跟产业做协同发展。”

身为浙江宁波人的袁春,股子里带着宁波人四海为家、冒险犯难的性格基因。他认为,“对于不同区域发展来说,关键在于这个地方能不能真正带动起来,至于是做住宅、做豪宅,还是做商业综合体,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多的还是思路问题,要考量这个经验在下一步做全国化尝试的时候能不能借鉴。”

不难看出,袁春心里,更在意的是鸿坤能否实现全国化布局。目前,鸿坤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承德、涿州、廊坊、香河、张家口、怀来、武清、宝坻、团泊、蓟县等“环京地区”,在拿地方面,鸿坤也均是在环京区域发力。

袁春表示,“我们对环京的投资分析已经比较透彻,投资的核心下一步要解决的是全国化,先去哪里做,哪里投,这是当下要做的事情,这是很清晰的。”

四大板块协同与袁春的“孔雀型”沟通面

回眸鸿坤15年,一度被业内看好,尤其到2015年,毛大庆率领万科团队加盟,也为鸿坤带来了全新面貌。纵观鸿坤成效显著的“创新型城市运营商”发展模式,不仅做传统地产的开发,更是着力驱动资本、产业、文旅产业,对大地产、大金融、大文旅业务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

合则聚财。如果说实现鸿坤全国化是明确的拓展目标,那么对内部业务的协同则是袁春首要做的事情。

袁春认为,“因为原来的板块都是相对独立的,产业、商业、物业、住宅,新房市场都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我们最期盼的是赶紧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之后,有助于企业发展。”

与袁春也刚认识21天的孙霞向记者佐证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袁总说的很多问题,很多理念和思路和鸿坤上半年一直讨论的战略是一致的,包括刚才说的几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和全国的布局。”

孙霞补充道,“鸿坤制定的新战略为双圈战略,都市圈和生态圈,所谓的生态圈就是基于现在鸿坤已有的住宅、文旅、资本三个板块实现互相的协同和支援。未来可以赋予住宅本身更多的内容,文旅、体育,甚至资本为社区的邻居和身边的人提供一些金融服务。”

21天的短暂磨合,袁春在鸿坤显然并无太多障碍,“袁总进入鸿坤21天,他的感觉和概念跟公司的战略都非常相似,就是所谓的投缘。”孙霞表示。

可以预测,袁春的“孔雀型”风格将对未来的内部整合带来极大裨益。

袁春的自信底色:“数字并不重要”

据公开数据显示,鸿坤集团2016年全年业绩共计169亿元,2017年上半年业绩整体完成率超计划30%,并且通过一级市场拿地,三级市场并购等方式拿下11宗土地,规划建筑面积达700万平米。

据了解,鸿坤在其资本、产业、文旅和地产四大板块的规模发展目标,到2023年要实现四个千亿,袁春则在这四千亿当中领了其中地产和产业业务1000亿的份额。

当业界都在为袁春捏一把汗时,对此,袁春却笑得坦然,“鸿坤说做千亿的目标,其实是表明这个企业对下一步发展的决心,数字并不重要。也许二三年做不到,也许二三年做到五千亿呢,谁知道?”

不难看出,袁春显示了对冲千亿目标的自信。同时,他认为,“只有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做好项目,才能获得更多品牌溢价,并形成鸿坤自有的IP。”